Local TV Program Highlights
January 2023
Title | Summary |
---|---|
"香港代表隊於「東京奧運」及殘奧創出佳績, 帶起一陣奧運及運動熱潮, 同時亦令一班香港運動員的注目度及受歡迎程度來個三級跳. 不過一場比賽的完結, 代表他們又要閉關迎戰下一個比賽與挑戰, 繼續向「世界第一」的目標努力!"--nowe.com |
|
[日本鄰居 : 武打初體驗] |
"大島田自少深受香港武打片影響, 是以Emily特意安排一場武術指導體驗課, 讓大島田認識當中的武打竅門. 原來武打動作差之毫釐, 繆以千里. 學會精心設計的動作掌握細緻的力道與反應後, 大島田跟Emily演出一場《大島救美》. 最後, 大島田多介紹幾個與中文不同意思的日文漢字." -- RTHK Website |
December 2022
Title | Summary |
---|---|
"過去兩年多,新冠疫情影響下,學生面對網課、停課、提早放暑假,除了學習進度,身心發展也大受影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他們的影響更大,減少了治療和訓練,家長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 新聞website. |
|
"從香港自開埠以來, 有許多清宮舊藏物由香港藏家得以保存, 使香港與北京故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這些珍貴藝術品及收藏家的貢獻, 同時更奠定了香港的多元文化藝術的發展, 當今6位香港藝術家的展品融入傳統藝術原素, 與北京故宮文物對話. 香港故宮加入嶄新多媒體裝置, 古今互相配合的展示方式, 展示香港故宮的特色." -- RTHK Website |
November 2022
Title | Summary |
---|---|
[元宇宙] |
"疫情經歷兩年多,很多行業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社會幾乎停擺,人們的生活都慢了下來,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不同行業從業者會如何應對?「元宇宙」、「NFT」都是這些年來的城中熱話,從以前只是一個概念,到近年不少大公司進行投資,而且在疫情期間,開始推出越來越多相關產品,人們終於可以一探甚麼是元宇宙,用家可以足不出戶,便可以返工、開會、娛樂等。今集探討一下傳統公司如何將元宇宙視為新一代發展機遇。" -- RTHK Website |
"2021年,財政司司長公佈《財政預算案》,提及改善行山徑及郊野公園設施,並預留5億元改善郊野公園設施。其實早在2017年,漁農自然護理署已經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希望提升香港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康樂及教育潛力,改善現有設施。提升郊野公園各項設施的質素,一直是公眾樂見之事,但是郊野公園的具體改善措施是否都得到市民支持呢?在為郊野公園升級改造的同時,應該如何平衡管理、便利公眾使用、保育、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呢?"-- RTHK website |
October 2022
Title | Summary |
---|---|
家中過期藥物如需棄置, 大部分人會直接丟往垃圾桶或經馬桶沖走; 有研究分別發現, 本港堆填區滲液和河流水樣本部分藥物濃度超標, 或會導致抗藥性惡菌出現和影響生態. 不少外地政府早已設立回收機制, 收集家居廢舊藥物統一銷毀, 香港為何尚未起步?" -- now 新聞website |
|
未來肉望 : 未來植物肉 |
"氣候暖化危機日益嚴重,消費者開始關注食品生產所帶來之碳足印,掀起未來食物尤其是植物肉之風潮。有本港初創公司投資研究,以植物蛋白質加工而成的植物豬肉產品,或以動物細胞製成培植肉,希望減少全球環境資源消耗;香港理工大學成立「未來食品研究院」,專注研究食品科學,目標設立一個可持續的糧食系統。大眾對食物的選擇,關乎全人類的未來,市民會否因此改變肉食習慣?"-- RTHK website |
September 2022
Title | Summary |
---|---|
回首歸來廿五年說民生 |
"回歸廿五年, 經歷九千多個日與夜, 香港人的生活有甚麼變化? 當年強調五十年不變, '馬照跑, 舞照跳'的歌舞昇平, 今天的香港展現怎樣的本色?" -- now 新聞website |
舊舖新潮 : 傳統店舖新潮流 |
"當人人都說香港的商場只剩下連鎖店的時候,但在街頭巷尾,卻仍然有堅守傳統的店舖,他們為了迎合新潮流,都作出了一些改變,而接手的第二代,也用一些新形式、甚至新風格去推廣或售賣商品,甚至擴展其他相關的業務,力圖在新潮流當中延續舊有的傳統。這些店舖售買的東西,除了為香港的商品添上了自己的特色,也引證了香港百多年的發展和歷史。" -- RTHK website |
August 2022
Title | Summary |
---|---|
港政府推出了油尖旺區的重建計劃,當中包括果欄的重建,但建議一出,便引起了商戶強烈的反應,究竟這個計劃對果欄的商戶有什麼影響?未來的果欄會有怎樣的新氣象? -- RTHK Website |
|
"過去五年,香港平均每年發生約10000宗工業意外,共奪去逾百生命。《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是香港主要規管職業安全的條例,條例生效以後,當局曾於1994年提出修訂。雖然工業意外宗數持續下降,但死亡個案數字未有減少。關注勞工權益的團體批評,現時導致嚴重傷害的工傷案例罰則過輕,以致未有足夠阻嚇力。勞工處主動提出修例,提高罰則是否對症下藥?如何才能有效保障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及健康?" -- TVB website |
Jul 2022
Title | Summary |
---|---|
自2013年起本港水域禁止拖網捕漁,以及南海漁獲日漸減少,本港捕撈漁業經營環境日差;政府推出漁業持續發展基金,並於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現代化海產養殖示範場,協助傳統漁民向可持續之方式轉型,同時透過優質養魚場計劃推廣本地魚產品;本地亦有魚排養殖戶,發展新派之養殖及經營模式,例如兼養珍珠貝等;面對全球漁業由捕撈轉至養殖之大趨勢,本地漁民可否找到生存之道? -- RTHK Website |
|
"任何年齡,任何性別,任何種族,人人都需要輕鬆一下。世界衛生組織指,5至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平均應該每天進行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但在香港不到一半年輕人,達到建議的最低活動量,傳統遊戲可能太死板,未必人人適合,有些新穎而有趣的遊戲可能令更多人願意多動一動,獲得不一樣的樂趣。" -- TVB website |
Jun 2022
Title | Summary |
---|---|
"對於一般基層家庭,學習音樂、擁有自己的樂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既是基層又是殘疾的人,音樂更是遙不可及。有人經歷意外截肢,人到中年才認識小提琴,卻讓他重拾生命的意義;有自閉症和輕度智障的雙生兒,從小擁有過人的音樂天賦,直到加入本港知名的青少年弦樂團,登上與歌星合奏的音樂會,會是一個怎樣的體驗,成就他們的交響夢?" -- TVB website |
|
"港隊連續六屆取得冬季奧運入場券,今屆北京冬奧有三名港將入圍,是歷屆最多,港隊短道速滑代表朱定文,將會首次踏上冬奧舞台。冰上運動在香港未算普及,本地運動員面對甚麼局限和挑戰?政府對冰上運動的支援是否足夠?" -- TVB website |
May 2022
Title | Summary |
---|---|
"手造粵劇頭飾買少見少, 精細的手工能賦予頭飾生命力, 惟正式的頭飾師傅全港僅餘數位, 願意入行的人寥寥可數. 同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大埔林村, 一群村民致力延續舞麒麟這項傳統表演藝術. 香港有四百八十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傳承上面對怎樣的挑戰?"-- now 新聞website |
|
留法三劍客 : 趙無極 |
"【討論:留法三劍俠-趙無極】: 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三位大師級畫家,被合稱為「留法三劍客」。他們同樣師承林風眠,並先後留學法國,三人的創作路途或有重疊,也偶有岔路,但對於融合中西藝術,各人自有一套。本集以趙無極(1920-2013)為核心,探討他到達巴黎後的藝術探索,輔以專家導賞,從作品看懂畫家風格,從風格轉變理解趙無極的人生高低,感悟他的精神哲學。"--RTHK Website |
Apr 2022
Title | Summary |
---|---|
"「手」, 你我都擁有, 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全都依靠它. 有沒有想過, 一雙滿布皺紋的手, 仍可以手執針線? 一雙傷痕纍纍的手, 能賦予每一雙皮鞋意義? 一雙不靈活、不健全的手, 可以造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 縱然每雙手的外型、才華、能力不一, 憑一「手」之手為社區傳遞溫暖. 一雙手力量, 可能超越你的想像. 你又會用這雙手做甚麼?"-- TVB website. |
|
"政府自2016年開始推出多項措施, 投資過百億元, 協助傳統行業以科技升級改造, 以及發展高產值行業. 5年後的今天, 無論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或工人佔本地總就業人口依然不變, 其實政府一直提倡的「再工業化」 概念, 究竟為香港工業帶甚麼改變? 香港企業在回應工業4.0的大勢時, 又面對甚麼問題呢?"-- TVB website. |
March 2022
Title | Summary |
---|---|
"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 現時65歲以上長者人口約132萬人, 根據最新香港人口推算, 至2039年長者人口將增至252萬人, 即每3名港人將有一位是長者. 本港興建一間非牟利的安老院, 至少要花上十幾年時間, 當中遇到甚麼困難? 但困擾多年的人手短缺問題一直未解決. 政府在2012年推行安老業資歷架構, 提供晉升階梯, 為何仍然行不通呢? 為紓緩人手短缺, 政府容許部分私營安老院舍輸入外勞, 情況是否有所改善呢?"-- TVB website |
|
"為了讓老伴及父母在家中安享晚年, 不少伴侶或子女擔當照顧者. 照顧者工作繁多, 要處理家務, 亦要貼身照料家人及兼顧他們的情緒. 在漫長的照顧工作中, 他們承受不少壓力, 甚至忽略自己的需要. 付出時間及心力去照顧家人時, 他們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 now 新聞website |
February 2022
Title | Summary |
---|---|
"維多利亞港一直是香港市民共同擁有的寶貴資產, 唯八十年代配合經濟發展大興土木, 每每填海造地, 維港越縮越窄, 及後《保護海港條例》通過, 香港及九龍終有一條固定的海岸線, 政府亦對維港海濱開始進行優化規劃, 海濱事務委員會一直與發展局合作, 推動維港海濱發展, 以「先駁通再優化」的政策加快開放空間的速度, 究竟維港海濱最新發展有什麽機遇? 又面對怎樣的困難?"-- RTHK website |
|
"近年不少小書店逆市開業, 為這個城市增添閱讀氣息. 有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經營樓上書店, 面對有限的資源和租金壓力, 仍想為讀者提供閱讀的綠洲. 也有重視生命教育的書店經理, 舉辦創意的繪本閱讀活動, 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在追尋書店夢的過程中, 他們面對怎樣的掙扎?"-- now 新聞website. "Title on now 新聞 : 小書店越開越多 逆市經營有笑有淚 - 近年不少小書店逆市開業, 為這個城市增添閱讀氣息. 三位二十歲左右的女孩第一次創業, 在油麻地的商業大廈開了一間小書店. 書店店主Joyce: '我們的書店和其他書店不同, 其他書店的中央會有類似書堆, 書島這樣的東西, 比較多書, 我們經常都被人說我們很少書. 開書店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希望大家在資訊爆炸的時刻, 找到一個地方喘息, 所以我們閒置了很多位置, 讓人閱讀和休息.' 空間有限, 選書就要多花心思, 這裏專門售賣文學, 哲學, 歷史相關的書籍. 書店店主Sherry: '我認為書店是尋寶的歷程, 就算這裡空間有限, 也可以尋找到你的寶, 譬如這個分類是放置一些台灣作家的書籍, 那個分類是放置某一類思想的學者的著作, 我們就會整理在一起, 但我們不會攤開來, 告訴你這裡就是甚麼分類, 我們希望讀者自己發現.' 書店同時售賣二手書, 其中一位店主阿翹有時要外出收集書籍. 書店店主阿翹: '今天我們來這裡收集書籍, 一次就收集十箱書籍.' 收集, 搬運都由她們一手包辦. 阿翹: '搬運暫時靠自己和兼職職員, 很難特別請人幫忙搬運, 因為運輸的成本由電召貨車時已經開始計算, 如果再請人搬, 成本未必可以靠賣書抵消. 這批書會比較多塵埃, 我們會有人在旁邊進行清潔, 遞給另一人去標示書價和分類.' 人手, 資源有限, 激發創意和心思, 阿翹覺得這些是小書店的特色. 阿翹: '我覺得獨立書店有趣的是, 店主和店員每人出的一分力都可以塑造這間書店的形象, 大家會比較記得這件事.' 這些新開的小書店各有特色, 帶給讀者另類的閱讀選擇, 他們有甚麼經營之道, 如何在市道不景下掙扎求存, 留意星期日晚'經緯線'."-- now 新聞website |
January 2022
Title | Summary |
---|---|
"香港和紐約、倫敦並列為全球三大藝術品拍賣中心,加上西九文化區的配套,而且香港文化中西合璧,兼容性強,更擁有成熟的商業基礎,香港的年青藝術家能否藉此優勢來建立獨一無二的藝術平台?未來幾年,香港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會否被亞洲其他城市取代?香港藝術的軟實力,足以穩住香港的國際藝術品中心地位嗎?"-- RTHK website |
|
"年齡無阻運動愛好者延續年輕時的興趣, 參與體育比賽亦非年輕人的專利. 世界各地過去一直有舉辦不同的 '先進'運動賽事, 讓三十過後的健兒, 按年齡組別競技. 究竟是甚麼原因, 驅使香港一班已達銀齡的長者, 熱衷上場作賽?" -- now 新聞website |
December 2021
Title | Summary |
---|---|
"疫情下, 傳統的神功戲完全停頓, 業界的員工紛紛失業或轉行, 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公開呼籲政府協助幫忙, 粵戲作為香港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神功戲扮演着維持粵劇界運作的重要支柱, 但城市的發展, 時代的轉變, 引致神功戲面對種種的困難, 究竟業界又可以怎樣面對這種困境呢?"-- RTHK website. |
|
"疫情之下, 資訊科技的應用, 滲透生活各個層面. 香港每三名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 就有兩人擁有智能手機, 不過餘下三分一沒有智能手機的長者, 生活於數碼時代, 會遇到甚麼困難? 怎樣才能協助他們跨越數碼鴻溝?"-- now 新聞website. |
November 2021
Title | Summary |
---|---|
"患上難以根治的罕見末期腦瘤,對於三十而立的年輕人而言,生命可能突然倒數、人生規劃戛然而止,可謂是他們面對的最大難關。《鏗鏘集》由2020年開始,追蹤兩位年輕末期腦癌病人「媽咪麵」麵仔和阿巧,透過拍攝他們尋醫問藥的起伏,記錄他們在「不幸」之中,如何從中收穫屬於自己的一份「幸運」。"---- RTHK Website |
|
"作為全球三分之一農作物的授粉專員, 蜜蜂對人類的影響至關重要. 香港都有不少人飼養本地中華蜂, 他們養蜂的原因和目的不盡相同, 但同樣在與蜜蜂的相處過程中, 進一步認識大自然. 今集經緯線, 我們透過蜜蜂, 談一點知識, 談一點保育, 談一點與大自然的故事."--now 新聞website |
October 2021
Title | Summary |
---|---|
「三無大廈」是指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大廈。一場新冠肺炎,令人關注舊樓的管理問題,甚至對公眾衛生造成的威脅。現時全港大約有五千幢三無大廈,當中不少欠缺維修而又有大量劏房,部份樓齡更是五十年或以上,政府要業主改善大廈問題,又面對什麼困難呢?政府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撥款十億元,資助超過三千幢樓宇進行渠管維修或提升工程,到底是否有幫助呢? -- RTHK Website |
|
"網絡掀起一股新熱潮,多個以創作網絡短片的團隊崛起,製作短短數分鐘的影片,上載到網絡平台,提供另類娛樂。隨著網絡潮流,加入本土元素,他們的作品令不少港人產生共鳴。面對網絡生態的轉變,他們不斷尋求突破,爭取網絡上的曝光。"-- now 新聞website |
September 2021
Title | Summary |
---|---|
"多年來,香港一直希望提升回收率,減少堆填區的負荷.可是,2019年的整體回收量是十年新低. 環保署以往依賴三色桶做回收,但曾經有傳媒揭發有外判清潔工人擅自將回收物品棄置,到底現時三色桶的回收成效有沒有改善? 在2021年,政府大約投放了2.5億,在全港十八區推行22個回收便利點,希望支援公眾實踐減廢回收;同時,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已完成公眾諮詢,環保署建議向塑膠樽裝飲料供應商按產品大小徵費,最快在2024年執行.多項的新的政策是否有助提升回收率?環保署背後又有什麼新思維?"--RTHK Website |
|
”俗稱「聽歌app」的音樂串流平台近年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精神食糧.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今年三月發表年度全球唱片市場報告顯示, 2020年度全球唱片市場總收入為216億美元, 其中串流音樂平台總收入有19.9%增長, 佔市場62.1%總收入. 疫情下, 令這些平台更受歡迎, 樂迷聽歌習慣有何演變? 不少音樂人轉型到串流平台推出單曲, 加速實體唱片業式微, 同時湧現一批獨立音樂人透過平台發布歌曲, 他們能否賴以維生?"--TVB Website |
August 2021
Title | Summary |
---|---|
"由年初開始, 英國容許BNO持有人申請居留. 過去半年, 最少有三萬幾人申請. 他們為何選擇移民? 初到英國遇到困難又如何克服? 今集《經緯線》, 在香港及英國兩地拍攝, 跟進報道移民家庭過去幾個月的心路歷程."-- now 新聞website” |
|
"經歷一年多的疫情,缺少了街頭表演及商場演出,獨立音樂人在網上建立新王國。看似沒有界限,宣傳卻絕不容易。busking公司扭盡六壬,在網上協助一眾有心人唱出好歌聲,希望在網上尋回音樂會帶來互動的興奮感。"-- RTHK website |
July 2021
Title | Summary |
---|---|
"香港每年廢置上十萬噸紡織廢料, 當中一半為衣物. 疫情反覆令衣物出口困難, 直至近月疫情緩和, 一些舊衣回收服務恢復, 部分回收箱塞滿市民換季棄置的舊衣. 從源頭減廢, 重用被棄置衣服, 在香港有多普及? 有本地工廠把衣物重造成製衣原材料, 遇到甚麼困難?"-- now 新聞website |
|
政府委任的劏房工作小組三月發表報告, 建議一系列針對劏房的租務管制措施, 預料今年內立法. 方案提出限制加租幅度, 並為租客提供四年租住權保障. 有基層住戶擔心, 方案下的租金管制形同虛設, 至於業主則不滿續約安排削弱他們的權益."-- now 新聞website |
June 2021
May 2021
Title | Summary |
---|---|
"一場政治風波,間接將本地旅遊業拖進寒冬。旅發局公布上年的訪港旅客數字,按年下跌一成四。業界早年已有聲音,指本地旅遊發展過分單一,側重內地市場和消費旅遊模式,希望尋求其他發展方向。政府在二零一七年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提到發展文化、古蹟、綠色旅遊等。香港的多元旅遊發展如何呢?「購物天堂」根深柢固的形象,又可否在這個寒冬尋求突破,把握機會改革,化危為機呢?" – TVB website. |
|
""全國人大常委全票通過新選舉制度, 新增選舉委員會立法會議席至40席, 功能團體議席減至30席, 地區直選減至20席. 有關選舉制度改變將對建制派有何影響, 本港未來政壇有何改變,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解釋一下. "--now 新聞website. "Title on now 新聞: 吳秋北: 勞工界議席無減少已是萬幸 -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接受大鳴大放專訪時指, 勞工界在選委會及立法會議席無減少已經是萬幸, 又指新增多個界別有助互相制衡, 達至均衡參與. 吳秋北: '在我們的層面而言, 有更多界別加入, 而我們沒有被擠壓, 已經是萬幸, 但我認為要均衡. 勞工界別需要一定數量席位, 就不能爭取其他界別支持, 其他界別出選也要爭取勞工界支持, 是互相制衡, 勞工界別肯定要站在勞工基層, 利益的立場之上.'"-- now 新聞website |
April 2021
Title | Summary |
---|---|
"「本地生產」、「農墟」、「農青」,近年越來越多人投身農業發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症,亦意外引發市民對糧食和本地生產的反思。2018年香港有超過四千公頃農地,當中超過八成已荒廢,而本地生產的蔬菜,在過去二十年,自給率由百分之十,下跌到百分之1.8。要提升本地菜的產量,有人提倡都市農業,放眼大廈天台的種植空間。都市農業面對土地問題,會否是另一個方向去增加本地生產?"-- TVB website |
|
"車牌、公司註冊等公眾登記冊, 一直是不同專業範疇人士常用的調查工具, 其中牽涉的私隱隱憂, 令政府近年逐漸收緊查冊的申請用途. 另一方面, 市民引用公開資料守則索取政府資料時卻屢被拒絕. 究竟政府的資訊大門有多開放? 個人私隱與公眾利益又如何平衡?"-- now 新聞website |
March 2021
Title | Summary |
---|---|
"香港首個報紙檔原來在 100 年前已經出現,行人道上一檔檔寂寂無名、毫不起眼的報紙檔一直默默陪伴香港成長。高峰時期,遍布香港報紙檔有逾千個,但隨著資訊科技發達,越來越少人買報紙,報販的經營越見困難,近年全港報檔數量只剩下 300 多檔。而報販牌照多年未有更新,規定只可以售賣紙巾、糖果、電池等 12 種指定物品,在新冠肺炎夾擊下,報販會有甚麼出路?"—TVB website |
|
Quit U就是任性? |
"本港每年有超過一千名大學生退學,人數逐年增加。有人覺得,Quit U等於浪費時間及學費,但不少曾經退學後,重考文憑試再入大學的學生說,他們只為追求更好的學位,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別人眼中的任性,他們認為是堅持。他們是怎樣走過這段不被理解的路" -- now 新聞website |
February 2021
Title | Summary |
---|---|
大灣區青年 ; 長者乘車優惠 |
"政府明年將擴大長者2月乘車優惠, 由65歲降至60歲, 長者需使用個人不達通才可享有優惠. 政府擴大優惠, 有何方法防範濫用? 長者乘車優惠涉及的公帑是否用得其所? "--"Title on now 新聞: 羅致光: 兩元乘車優惠未來或加價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本台節目 '大鳴大放'中指, 隨著通脹及公共交通加價, 日後可能不再是兩元乘車優惠, 或會加價成為 '三元優惠', 以減低公共財政負擔. 政府預料明年首季起, 擴展兩元乘車優惠至60至64歲人士, 今年第三季開始接受申請.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本台節目 '大鳴大放' 指, 未來會考慮 '加價', 將2元優惠價提升到3元不等, 以減公共財政負擔. 羅致光: '未來每5年都要檢討2元的基價, 可能到時候要2元2毫或者2元半, 甚至增至3元, 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通脹, 特別是與票價的增幅看齊.' 至於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發放每月一萬元津貼, 資助企業聘請本地畢業生, 名額2千個. 羅致光指計劃推出至今, 已有近400間企業主動聯繫勞工處, 計劃有一定吸引力. 羅致光: '你住在灣仔, 你就不要去銅鑼灣上班, 實際上一小時生活圈基本上很近, 由柴灣去天水圍, 分分鐘比西九去廣州更久. 你困死在一個地方, 機會就只有那麼多, 所以如何配合年輕人的需要呢? 就真的要用九牛二虎之力, 有些做不起就真的做不起.' 羅致光指若果反應熱烈, 不排除會增加名額."-- now 新聞website. |
香港工業傳奇 : 工不可沒 |
"早於十九世紀, 香港已有外商發展大型工業, 亦有不少家庭式手作業生產生活用品. 香港工業於二十世紀初萌芽, 一些低技術的輕工業湧現. 戰後香港由轉口經濟體蛻變成為出口導向的工業經濟體, 出口量名列世界前茅. 香港工業於1970年代進入全盛期, 「香港製造」成為國際認可的品牌, 更帶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改善. 近年香港再次迎來產業結構調整, 雖然大量工廠北移, 但香港作為決策、設計和推廣的基地依然未變, 並正探索高新技術和創意產業的新路向."--ViuTV Website. |
January 2021
Title | Summary |
---|---|
"國泰航空十月宣布裁減五千三百名駐港員工, 相當於縮減本地約兩成人手, 並結束旗下的國泰港龍, 令這個三十五年的品牌成為歷史. '經緯線'跟進了數位被遣散的職員, 看看他們在失業率高企下怎樣轉身. 港龍的資深機師和空姐回望在職歲月, 最觸動的是哪些片段?" -- now 新聞website |
|
"一條行車天橋貫穿油麻地多層停車場, 有人認為設計特別, 應考慮保育而不是直接拆卸. 但有人質疑, 特色設計源於意外, 沒有保留價值, 決定一棟樓宇的去留有甚麼考慮? 近年來, 政府積極推動活化項目, 希望計劃能自負盈虧, 場地租金是否能承擔舊樓宇的龐大開支呢? 入不敷支又可以怎樣解決呢?"-- TVB website" |
|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外科口罩和廁紙等主要依靠內地供應的物資,曾經供應不穩,以致出現大規模搶購,工業界想在本地生產卻發現困難重重。香港是否需要重新發展工業?港府2015年開始推動再工業化,但至今五年,本港工廠的數目、規模和gdp等不升反跌。政府投放大量資源為何仍然成效不彰?如何重建「香港製造」這個品牌?"-- TVB website |
December 2020
Title | Summary |
---|---|
"深水埗傳統布行及衣料店日漸息微, 大南街, 基隆街及汝州街, 不知不覺間在轉變中. 文青, 藝術, 清新, 成為最新的形容詞. 在這個被視為香港最貧窮的地區, 新派餐廳, 展覽空間, 黑膠唱片舖進駐, 有人一圓開舖的夢想, 有人初嘗開地舖的喜悅, 同一時間, 傳統珠仔舖在努力求存. 褪色街道起了變化, 當中有喜有悲." -- now 新聞website. |
|
"等待,是一個怎樣的感覺?全港有二千多人,每天都在等待一個奇蹟出現。只是,奇蹟不常出現。在香港每一百萬人中,只有約六人願意捐出器官。目前全港有超過三十二萬名市民登記死後捐贈器官,不過實際器官捐贈數字長期偏低,每年有超過八成的病人等不到合適的器官移植。 2019 年整體器官移植數目更創下近十年新低,全年只有約四十人死後捐出器官。一個捐贈者,最多可以讓七人重生。一個決定,如何改變他們的命運? 他們還在等待。"-- TVB website website. |
|
注資海洋公園 ; 旅遊業發展 |
"海洋公園計劃耗資逾一百億元新增及改建景點, 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接受大鳴大放訪問時稱, 希望立法會今年內批出撥款, 他不認為公園連續多年虧損跟管理出問題有關, 認為只是競爭大了. 政府建議向海洋公園撥款106億新增及改建景點, 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接受大鳴大放訪問指, 計劃除了能即時解決公園短期營運挑戰, 長遠亦能自負盈虧. 他不認為公園連續四年虧損跟管理出問題有關, 只是外圍競爭大了. 他形容這是最理想的方案, 希望立法會今年內通過撥款, 有信心將來入場人次可達每年750萬, 不過未必能重上八年前770萬人的高峰. 至於農曆新年傳統旅遊旺季訪港人次會否回升, 黃智祖相信旅客對香港仍然是觀望態度. 他稱正研究改善早前推出的旅行社現金獎勵計劃, 包括考慮將每間旅行社500個名額提高."-- now 新聞website. |
November 2020
Title | Summary |
---|---|
"長達半年的網上教學, 令老師與學生距離拉遠. 有學生成功適應在家學習, 成績躍進 ; 亦有學生失去學習目標, 需要尋求幫助. 老師為了更掌握學生能力, 要調整課堂模式, 又利用電子平台設計測驗, 務求學生積極溫習. 新學年, 師生能否跨過挑戰?"-- now 新聞website. |
|
"隨著時代變遷, 新一代不再嚮往醫生律師等傳統職業, 反而憧憬踏上「KOL」之路. 本港有調查發現逾三成半學生的志願是成為網絡紅人, 如直播主持及YouTuber等等. 進入網絡時代, 這班小小「KOL」有的名氣較成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9福布斯排行榜中, 收入最高的YouTuber有兩位是不足十歲的兒童, 而且年收入逾億. 到底網上世界有甚麼吸引著一班小朋友? 年紀輕輕踏足網上世界, 背後又隱藏甚麼危與機?"-- TVB website. |
|
美國總統選舉之紀錄片格鬥 |
"由米高摩亞拍攝的'華氏911'雖然套用紀錄片形式製作, 不過表現手法卻大反傳統, 以主觀批判角度挑戰布殊政府的戰爭政策, 掀動不少美國人的和應更而創出票房高紀錄. 片子對今次美國選舉有多大影響難以估計, 但至少已引發敵陣試圖推出打擊克里的紀錄片節目'Stolen Honor'. 究竟這類紀錄片影響多少選民的取向, 本集將予探討. "--RTHK網頁 |
October 2020
Title | Summary |
---|---|
"在社福界工作的三十六年, 孫勵生去年獲政府頒受榮譽勛章. 回顧童年時的經歷及受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人文精神啟發, 令他立志加入社福界. 他堅信社工除了幫助他人以外, 亦要透過改善社會政策去改變環境. 即使他前年退休, 仍繼續實踐社工的價值."-- now 新聞website. |
|
"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 市民外出佩戴口罩已成為常態. 環境局粗略估計, 在疫情期間全港每日耗用的即棄口罩達至400萬至600萬個. 同時, 市民在疫情期間減少外出用膳而增加購買外賣食物, 無疑增加了使用即棄餐具的數量. 政府和環保組織一直提倡源頭減廢和「走塑」運動以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 會否因突如其來的疫症而走上回頭路? 疫情和環保工作能否並存? 這些因疫情而產生、多出的廢物又可以如何處理?"-- TVB website. |
September 2020
Title | Summary |
---|---|
"疫情之下, 今屆中學文憑試考生, 經歷不一樣的公開試. 學生長時間無法回校補課, 開考日期亦延遲, 部分科目的考試內容更加要調整. 這些改動, 對於一班要戴著口罩走入試場的考生, 構成幾大壓力? 補課到派發成績都改為網上進行, 為老師帶來哪些挑戰? "-- now 新聞website. |
|
"本港近日爆發第三波疫情, 出現多個新冠病毒社區感染群組, 甚至來源不明的個案. 加強社區檢測是其中一個方法抽出隱形患者, 但資源有限, 針對甚麼人士做檢測, 才能更有效堵截社區傳播鏈? 政府日前宣布與本地及內地私營機構合作, 為四十萬個高危群組人士做病毒檢測, 為何本地檢測能力未能追上需求? 長遠以言, 如何做到檢測普及化及常規化?"-- TVB website. |
August 2020
Title | Summary |
---|---|
"本港有超過一千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大部分患者已經出院. 由確診到病癒, 短則住院兩星期, 長則留院逾月, 他們如何走到康復這一步? 患者康復後, 現時普遍無出現後遺症, 但心理陰影又如何消除? 今集《經緯線》訪問了幾位康復者, 分享與病毒戰鬥的經歷."—now.com |
|
"全球面對氣候暖化問題, 香港政府根據《巴黎協定》, 要在今年制訂至2050年的長遠減碳策略, 而建築物是本港主要的碳排放來源之一, 為政府早年訂立目標, 要在2015/16年度至2019/20這五個財政年度, 減少政府建築物用電量達百分之五, 究竟現況如何? 有沒有出現浪費能源的表現? 而政府提出綠色建築認證, 為私人發展商提供稅務優惠和豁免最多百分之十的總樓面面積, 究竟這些獲得認證的建築是否真環保?"-- TVB website. |
July 2020
Title | Summary |
---|---|
港區國安法 ; 立法會運作 |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稱, 港區國安法立法後, 特區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問題上, 要'有作為,能作為', 相信就能掃除疑慮, 恢復信心. 港區國安法立法在即, 但具體條文未公布,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在'大鳴大放'稱, 市民有擔心, 疑慮是無可避免, 相信要待通過草案後, 才能恢復信心. 李慧琼強調, 支持立法的人都有很多, 早前發起的聯署就有逾290萬人支持, 部分人對特區政府無信心, 期待中央政府出手. 至於國安法通過後, 對九月立法會換屆選舉有何影響, 李慧琼稱, 希望市民理性對待, 又稱若繼續抗爭, 會令一國兩制空間收窄." -- now 新聞 website |
"「早識別、早隔離、早治療」,是政府應對超過三個月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策略。近兩星期,確診個案數字維持每日數十宗的增幅,為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當局有沒有及早準備?為防止疫情在社區蔓延,政府早前實施禁止四人以上群組聚集的新規例,不過仍有不少市民外出用膳。這些延緩措施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又是否真的可以保持社交距離,減少社區傳播風險呢?" -- TVB website |
|
"奪得新賭權的澳門娛樂有限公司卻面臨嚴峻挑戰, 有人威脅澳娛在哪裡開場, 就在哪裡放炸彈放火燒, 在開業時一班爛身爛世的乞兒坐在門口討錢, 年輕氣盛的何鴻燊一一化解危機, 成為新一代賭王." -- ATV網頁 |
June 2020
Title | Summary |
---|---|
復課安排 ; 跨境學童 |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本台節目"大鳴大放"指, 正研究簡化跨境學童的兩地檢疫措施, 例如可要求學童做核酸測試, 但具體仍有待兩地部門研究, 復課前未必有定案. 他又指, 停課令學習進度落後, 考評局已着手調節明年文憑試校本評核的要求. 中小學生月底起陸續復課, 跨境學童能否同步回港上學仍然是疑問.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 兩地檢疫措施及關口開放安排是兩大困難, 正研究簡化措施, 例如可考慮兩地互認健康證明, 但整體安排要全盤考慮, 復課前未必有定案. 停課數月, 課程落後, 中五學生來年更要應考文憑試; 楊潤雄指, 考評局已着手調節校本評核即SBA的要求. 半日制復課下, 又能否留校補課追回進度? 他重申應避免飯聚, 若學生有特別需要留校, 午膳亦要按指引處理. 詳細復課指引預計今個星期發放予學校, 包括校舍清潔, 課室座位擺放, 以至體育課應減少貼身球類運動等都會具體提及." -- now 新聞 website |
"現時英國與歐盟其他二十七個成員國,遵從同一套歐盟政策,包括成員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對外一致關稅及貿易地位;公民自由居住及工作等。英國社會就脫歐議題爭議多年,正式脫歐對英國政治、經濟和民生有甚麼影響?"-- TVB website |
|
李鵬飛 |
節目採訪在香港從政二十多年的李鵬飛先生. 節目介紹他從政的經過, 他對香港港督的評價, 以及對香港目前的政治和民生問題的看法. 李鵬飛還談及家庭生活和朋友的關係等私人話題. |
May 2020
Title | Summary |
---|---|
"武漢封城至今超過一個月,當局公布新增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陸續減少,整個湖北省目前仍在實施封閉式管理,限制出入小區,居民如何渡過這段日子?滯留當地的香港人,同樣需要留於居所抗疫,他們都期待歸來有期。 " -- now 新聞 website |
|
"持續大半年的反修例風波重創本地旅遊業,訪港旅客量持續下跌,旅遊業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旅業寒冬」。旅發局數字顯示去年全年旅客人次約 5600 萬,全年錄得 14% 跌幅,是自 2016 年至今再出現負增長。面對社會不穩定,政府及旅遊業界如何令香港重新吸引旅客到來?以往過於傾斜內地市場,發展失衡的旅遊業可以怎樣重整旗鼓,另覓出路?" -- TVB website
|
|
Opium and Hong Kong |
One hundred and seventy years ago, Hong Kong was a nameless village and a pirate haven. This programme recalls how Britain acquired Hong Kong which is, today, a prosperous cosmopolitan city. It begins with the influx of opium from Britain and features the history of William Jardine, a British opium trader who supplied one third of the opium smoked in China by 1830. How China lost in the Opium war in 1840 is also described. Governor Chris Patten and Li Hou (ex-Vice-Director, Hong Kong Macau Affairs Office) are invited to comment on Hong Kong's past 150 years.
|
April 2020
Title | Summary |
---|---|
"回顧「豬」年,豬價騰飛。自去年底中國內地爆發非洲豬瘟,豬肉價格持續上升,創下歷來新高。本港的活豬供應一直倚賴內地,超過九成的活豬由內地入口,豬價上升對市民有多大影響呢?小市民及商戶又可以怎應對?現時本地的活豬供應不足三百隻,本地又可否增加活豬供應,長遠以減低對內地市場的倚靠呢?本地豬農又面對甚麼限制呢?吃不到新鮮豬肉,冰鮮豬肉又能否取代?市民的選擇有幾多呢?" -- TVB 網頁 |
|
"設計就是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令生活更好。香港,一個生活上充滿問題的城市,自然孕育出很多本土設計師,擁有自己獨特的設計,設計的層面非常廣闊,有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建築、生活用品、傢俬、居室、工業、包裝、時裝等等..." -- Now TV Website |
|
金曲主"詞"人 鄭國江
|
"'小時候', 'IQ博士', '足球小將', '一點燭光', '風雨同路', '在水中央', '似水流年', '風繼續吹', '偏偏喜歡你'...全是那些年的一些集體回憶, 若你有點年紀, 肯定都可以哼出當中的一句半句 ; 而這些好歌背後, 全部由詞人鄭國江老師一手包辦. 作品超過二千首的鄭Sir, 當年曾與不少巨星合作, 包括徐小鳳和陳百強. 回想與小鳳姐合作, 鄭Sir指最初'風雨同路'的歌詞版本是因應她女性化的外表而寫, 內容温柔又婉約, 誰料竟然捉錯用神. '小鳳姐打電話來說: '我不適合唱這種情情嗒嗒的歌! 內容把我當成男歌星那樣寫就可以了!' 他再三考慮後, 決定以中性角度出發, 結果寫出富含哲理的'風雨同路'. 已故歌星陳百強(Danny)自首張大碟'First Love'便與鄭Sir合作無間, 當時的主打歌曲'眼淚為你流'更屬經典之作. 另一首懷舊味重的'今宵多珍重', 鄭Sir在寫好歌詞後, 曾一度抽起了'抱入懷裏/深深一吻莫匆匆'兩句. '覺得好像不適合Danny那份純真的感覺, 太濃情了一點.' 不過, 當正式走進錄音室, 鄭Sir又改變了主意. '感覺他把那份懷舊的情懷唱出來了, 那是否也可以試試加進這兩句呢? 於是休息時我給他看, 他說'得架! 啱架!' 便又加了進去.' '偶遇'是林志美的首本名曲, 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歌詞亦由鄭Sir操刀. 回想灌錄這首歌, 林志美指一看歌詞便感到很美, 一唱心裏便暗暗覺得將會大熱, 但過程並不容易. '表面上每一句都很慢, 很容易唱, 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 歌詞一來便'風 -- 帶著微笑輕吹...' 一唱便要帶出那份很美的意境, 沒法慢慢營造.'而鄭Sir則大讚志美用'拖住拖住'的方法唱出來, 將那份綿綿情意滲進唱腔裏, 效果極好" -- RTHK網頁
|
March 2020
Title | Summary |
---|---|
口罩生產 ; 全民抗疫 |
"工聯會自設口罩工場,立法會議員何啟明預計半年投產一千萬個,目前口罩尚待通過檢測才可派發。對於政府防疫抗疫基金撥款資助本地口罩生產線,何啟明認同政府有責任推動防疫物資的本地生產,不過工聯會不會申請有關資助。 何啟明:「我們將來不會申請。無論是機器也好,把口罩賣給政府也好,也不會申請。一句說話,我們一分錢也不會向政府拿。最主要就是怎樣讓他們可以在香港長時間運作。因為現在政府的計劃是1年,怎樣讓他們在香港有長期運作,萬一還有下次疫情,可以有足夠口罩,不用在全球搜購。這個反而是政府要想的地方,這個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不是太能滿足這個條件。」" -- now 新聞 website |
"內地近日爆發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公共衞生再受關注,街上不少人都戴上口罩。但除了口沫,排泄物都可以傳播病毒和細菌,不良使用廁所習慣,如何令傳染病有機可乘?目前食環署管理約八百個公廁,廿年前起推行翻新計劃,但進度未如理想,多達一百三十八個公廁過去十年無翻新,政府應如何改造公廁?" -- TVB 網頁 |
|
熱錢狂潮 |
"美元以往是港元匯價的定海神針, 但自美國聯儲局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 (QE2), 熱錢進一步流入香港在內的新興市場. 在資金泛濫, 港元貶值的大環境下, 市民正默默承受QE2帶來的後果. 有鍾情日本的旅遊人士, 每年都會遊日兩次, 六年間發覺旅費升幅近一倍, 如日圓繼續?升, 他們只有放棄自己遊日的習慣, 並且決定棄港元, 儲外匯. 亦有販賣日本貨品的港商, 要轉售美國品牌的貨品, 抵抗港元貶值的損失. 有人歡喜有人愁, 除了賣高消費貨品的商店, 連近邊境的日用品店都出招吸引內地人士來港購物, 賺人民幣抗港元貶值. 本集節目走訪社會不同階層, 看看港人對抗熱錢狂潮的方法."-- Cable TV 網頁 |
February 2020
Title | Summary |
---|---|
"海洋公園副主席劉鳴煒在本台節目《大鳴大放》中,表示新冠狀病毒疫情令海洋公園營運更嚴峻,若公園百億元翻新計劃的百億元撥款不能及時獲批,公園將無資金營運。 海洋公園陷入財困,早前透露現金流僅餘4億元,只能支撐營運至年底。面對疫情,公園要暫時關閉,令公園雪上加霜。海洋公園副主席劉鳴煒表示,公園面對龐大競爭,必須重新定位及發展設施,當務之急是立法會財委會可於今屆會期結束前,通過106億元的相關撥款。海洋公園的水上樂園未落成已超支六成,有議員擔心百億元翻新計劃會重蹈覆轍,日後要政府再度資助。劉鳴煒稱新發展計劃經過兩年研究,借公園地理優勢,結合歷奇及教育元素,帶給旅客獨特體驗,已是最佳和最可持續的方案,會繼續爭取支持。" — now 新聞網頁 |
|
"十多年前,澳門開放賭權,外國財團大舉進軍,一座座豪華賭場、五星級酒店拔地而起,奠定澳門「東方拉斯維加斯」的地位。博彩業同時帶旺飲食、旅遊、零售業等,吸引大量內地遊客。經濟起飛,按人均GDP計,澳門早已成為亞洲首富,位列全球第二。庫房水浸,政府年年派錢,民怨似乎得到紓緩。然而,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是物價、樓價飆升,遊客擠滿居民的生活空間,社會規劃問題逐漸浮現。" -- TVB website |
|
百年留學 本片榮獲: |
"《百年留學》以中國留學生的事蹟為主題、以近代歷史為背景、藉著不同的留學人物,表達過去百多年來中國留學生的真實故事。 1847年,美國傳教士鮑留雲牧師 (Rev. Samuel Robbins Brown) 率先帶了三名廣東學生從香港出發,到美國學習,培養出第一位在耶魯大學畢業的中國學生容閎,從此,正式開展出中國近代的留學歷史。 過去百多年,不同的留學潮在中國出現,產生大批留學生,他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與藝術,作出不少貢獻。 透過十集紀錄片,探索近代中國留學歷史,同時追尋中國人的學習足跡,以了解他們所面對的處境、所吸收的文化思潮;藉著歷史回顧,反思百多年來東西文化如何藉留學先輩,對中國產生重要影響。" -- RTHK網頁
|
January 2020
Title | Summary |
---|---|
"香港人的壽命全世界最長,男女的平均壽命達到 81.7 及 87.66 歲。雙老家庭的數字不斷上升,「以老護老」的情況越見普遍,近年發生連串照顧者悲劇,由照顧者面對巨大的壓力引發,但政府一直沒有針對「照顧者為本」的政策。前兩年政府推出「照顧者津貼」及「社區照顧券」試驗計劃,支援照顧者的需要。但是卻被批評門檻高、名額少、支援零碎。這些照顧者政策是否真的可以幫助到照顧者?" -- TVB 網頁 |
|
"走在路上,大家有沒有留意身邊由建築組成的風景?對香港的城市景色和天際線,又有什麼認知/情感?" -- Now TV 網頁 |
|
"每日廿四小時隨時都有大量美食供應, 是吸引遊客乘坐郵輪的主要賣點之一. 原來一艘本地郵輪的大型廚房, 為過千名旅客烹調美食之餘, 更要為船上千多名工作人員提供日常膳食. 郵輪廚房每日的食材用量十分龐大, 例如: 雞蛋7,000隻, 白米300公斤, 蔬菜300公斤和肉類400公斤... 為了確保食物安全, 避免細菌感染, 陸上的預製食品一律不可運上郵輪, 無論燒味, 點心, 甚至麵包, 甜品, 所有食品皆要由船上的廚師自行製造. 這個郵輪廚房由馬來西亞華籍行政總廚李永興(Chef Lee)全權負責, 統領著這隊由過百名來自多個國家組成的廚師團隊, 務求令廚房的運作日夜無間. 由郵輪開航前的預備功夫, 到開航後落鑊下廚, 一眾伙頭全力為旅客炮製各款中西美食. 到底這個海上廚房是如何運作? 它有何獨特之處? 有客人要在船上舉行特別宴會, 廚師們又如何施展渾身解數, 透過他們的廚房功夫為客人締造難忘的回憶呢?" -- RTHK網頁 |
December 2019
Title | Summary |
---|---|
長遠房策 ; 資助房屋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在本台節目《大鳴大放》表示,不擔心(新一期居屋)會賣剩貨,他相信銷情較慢,是因為由以往每日邀請合資格人士揀樓,變成隔日所致。新一期居屋正在揀樓,六個屋苑的規模和地區各有賣點。其中被稱為「樓王」,已屆現樓的何文田冠德苑銷情最理想。馬鞍山錦暉苑、荃灣尚文苑及火炭旭禾苑銷情較慢,其中旭禾苑賣出的單位不足十個。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在本台節目《大鳴大放》表示,因應社會事件,由以往每日邀請合資格人士揀樓變成隔日,所以銷情較慢,但大致符合過往經驗。黃遠輝說由開始接受申請至今樓價有所調整,會根據機制調整折扣率,預期約有2至3%的調整。而正在接受申請的新一期綠置居,選址柴灣和青衣,首日派表和收表的人流疏落,黃遠輝認為,對當區及新界公屋居民仍有吸引力。" -- now 新聞 website |
|
"香港離婚率高企,但無阻人們尋找下一段婚姻的動力。根據統計處去年發表的數字,2016年香港大約五萬宗註冊結婚中,任何一方或雙方屬再婚的有一萬七千多宗,佔全年結婚數目三成半;事實上,再婚人士佔整體婚姻數目,過去多年一直維持在三成多的比例,而再婚的現實情況中,男性比例又往往遠高於女性;另一方面,再婚關係中,小孩在適應不同家人方面,遠比大人來得困難。究竟,再婚家庭會遇到甚麼挑戰?可以怎樣跨過?" -- TVB website |
本片榮獲: |
過去十年, 愈來愈多內地民營企業來港上市集資, 至今民企已佔香港上市公司數量達三成. 不過, 近年民企帳目業績頻頻被質疑造假, 核數師紛紛跳船辭職, 導致不少民企停牌. 早前有民企違規將大額上市資金作高息借貸及預付交易, 但'鏗鏘集'發現所謂的借款方和合作對象, 註冊地址皆為虛報. 公司控股股東行蹤不明, 更被入稟清盤而導致公司停牌, 公司財政混亂下, 投資者投訴無門. 在現行披露為本的制度下, 香港交易所和證監會都不會核實上市公司的披露資料, 核實資料的責任便落在核數師和保薦人身上. 民企風暴下, 這些中介機構如何自處? 隨著民企上市愈趨頻繁, 監管機構在當中又有何角色? |
November 2019
Title | Summary |
---|---|
"星期一至六, Jaybie洗衫、煮飯做家務, 星期日, 她跑遍香港的山頭. 她是香港三十九萬名外籍女傭之一, 同時亦是越野跑好手. 香港的女傭每星期只放一天假, Jaybie就把去街市的路轉化為訓練場. 在香港的山野, 她找到快樂, 感到平等.「在山之中, 沒有人會把我們當成女傭, 每人都是熱愛自然的行山客.」" -- now 新聞
|
|
"淘寶村是指活躍網點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10%以上,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到一千萬元以上的村莊。今年是淘寶村出現第十年,中國現有四千多個淘寶村,廣泛分佈在25個省市自治區。一些年輕人進入農村做淘寶生意,不僅幫助農村脫貧,還解決農村空心化、留守兒童和老人等社會問題。但亦存在同質化競爭、野蠻生長、參差不齊等瓶頸,發展淘寶村是否有利於解決農村向城鎮化發展、甚至解決中國最重視的三農問題呢?" – TVB website |
|
戲迷情人 - 任劍輝 ; 功夫電影之神 - 李小龍 ; 丑生之王 - 梁醒波 |
有'戲迷情人'之譽的任劍輝, 是本港五, 六十年代影壇的異數. 她除了在粤劇方面貢獻良多外, 任姐在香港影壇亦有著代表性意義. 任姐一生對粤劇和電影, 影響深遠, 由出道至退休, 經歷數十年, 一直歷久不衰, 從未走下坡, 及至退出藝壇之後, 仍深受影迷及行內人士的敬愛, 成為藝壇一個奇蹟. 李小龍作為武術家及演員, 更致力實踐生活的藝術生活的藝術. 要瞭解李小龍的思想脈絡, 截拳道可說是唯一途徑. 甚麼是截拳道? 是理念? 是李小龍的武學精神? 還是他對武術以至生活的革命? 從他遺留的四部半電影, 以及一些零碎的訪問, 我們或可從中窺探端倪. 有'丑生王'之稱的梁醒波是, 第一位華人演員於1976年被英政府頒發MBE勳銜, 可見其演藝成就之卓越. 50年代從影以來, 勿論是戲曲片, 時裝片, 演出多是搞笑喜劇. 此外, 戲曲片的經典如<紫釵記>, <帝女花>, <再世紅梅記>中, 不難看到波叔揮灑自如的舞台功架. 自60年代未, 波叔一直演出電視, 更成為深入民心的喜劇演員. |
October 2019
Title | Summary |
---|---|
"近年有不少人選擇發展多項事業,不再追求單一的「朝九晚五」全職工作。他們在介紹自己的工作時,須以斜槓符號「/」來區分不同職業或身份,被喻為「斜槓族」。有機構推算,香港於 2015 年共有五十多萬名彈性就業者,佔總就業人數 13.9%。「斜槓族」的生活是怎樣? 他們為甚麼展開多職生涯? 當中遇到甚麼挑戰?"-- TVB 網頁
|
|
香港的珊瑚世界 ; 香港珊瑚所 |
生活在「石屎森林」的香港人,距離大自然好像越來越遠,若想遠離煩囂,不妨在百忙之中抽空,走到郊野世界,放開懷抱享受一下它的寧靜,尋找一下它的奧秘。 今集《漫遊百科》以大自然生態為主題,由漁農自然護理署主辦的講座部份,將帶大家潛入香港海底,透過世界自然基金會的Patrick,我們認會識不同種類 的珊瑚;而中大海洋研究中心的博士生Ryan,則分析香港珊瑚所面對的挑戰。此外,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Shadow,更帶領大家尋找珊瑚魚的足跡,讓我們 一起揭開海底的神秘面紗。 而《青春學堂》環節,主持淇淇在炎夏中走到農場,除了認識「魚菜共生」這個生態循環概念,更動手製作一個迷你的魚菜共生系統,讓大家看到原來魚類跟植物如何「互利共生」!-- RTHK 網頁 |
"香港近年出現幾部本土話題作電影,但電影業界指,看似死灰復燃的產業仍未扭轉頹勢。中央同意放寬合拍片要求,有香港導演期望能有更多資源,製作認真的電影,然而面對紅線無處不在的內地影視業,有導演就擔心會犧牲了創作自由,越來越少真正的香港電影。" -- now 新聞 |
September 2019
Title | Summary |
---|---|
|
"每晚與木蝨搏鬥,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數蝨、捉蝨,是不少板間房或劏房基層居民的生活寫照。有人被木蝨咬得不能安睡,寧願每晚流落街頭,成為「麥難民」。不過,政府認為蝨患是個人衞生問題,連研究蝨患的統計數據都沒有。民間出現自救行動,從義助滅蝨到蝨患研究,能做多少便多少。"-- now 新聞 |
[專訪鍾逸傑]
|
Former Chief Secretary and proponent of a bicameral system for Hong Kong, David Akers-Jones, says some form of bicameral system already exists in the Legislature and what he is proposing is to expand it. He describes the benefits of the system, how it works, how the second chamber is constituted and what power it has, and how the Chief Executive (CE) relates with the chambers. He says his proposal does not contravene the Basic Law, that CE nominations must seek central government approval and that by changing a local law the CE can be a member of a political party. |
[An interview with Lord David Akers-Jones]
|
Interviews with Sir David Akers-Jones (Hong Kong Affairs Adviser and former Chief Secretary). He went into open conflict with Governor Chris Patten on the Governor's political reform in 1992 . He was also the first expatriate to be appointed as an official adviser to Beijing. He is often described by the British press as disloyal to Britain. In this interview, the comments on Tung Chee-hwa's (Chief Executive-designate) proposals to amend the Public Order Ordinance and Societies Ordinance. He also discusses the legitimacy of the Provisional Legislative Council and its swearing-in with the inauguration of Mr. Tung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the handover ceremony. |
August 2019
Title | Summary |
---|---|
尹光 - 我的草根快樂年代 |
前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與學生年代的偶像尹光,大展歌喉,一起緬懷那個他們認為是香港最風光的八十年代。
|
經濟發展在東西方之間搖擺
|
"烏克蘭, 格魯吉亞和吉爾吉斯, 這三個經歷顏色革命的國家過去十年, 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 脫離了舊有蘇聯的計劃體制, 都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是應該親近莫斯科, 還是親近歐盟? 是依靠西方國家, 還是仰仗東部的舊日盟國俄羅斯? 在烏克蘭, 大學醫科畢業生失落在街頭擺賣, 擁有雙碩士學位的智識份子只能覓得補習謀生... 原應在其他國家最不可或缺的職業, 在烏克蘭反而變成是最無出路的行業. 國家多年投放的專業掊訓, 令年青一代未能學以致用, 不單消耗年青人的志向, 更白廢國家的資源投放. 社會基礎建設投放不足, 私營或外資又因摸不透, 更迭不休政局而不敢貿然到來投資, 致使社會人浮於事, 有工做的人到了退休年齡, 都不願退下來騰出職位給年青人. 在格魯吉亞, '玫瑰革命'標誌著脫離原蘇聯影響的開始, 亦是俄羅斯對格魯吉亞酒類入口禁運的開始 ...在貿易制裁下, 究竟俄羅斯真正的考量是什麼? 格魯吉亞人到底怎樣熬過獨立自由所要面對的經濟考驗? 而在吉爾吉斯, 昔日安居樂業的養蜂人, 何以在 2005 年'鬱金香革命'後要逼於無奈, 離鄉別井走入城鎮另尋生計; 吉爾吉斯人過往享受著自然帶來的恩賜, 但而今卻不得不承受現實帶來的困擾 ... 三個國家, 三段相似的歷史進程, 亦帶來了相似的問題: 革命只証明了人民, 是可以起來合力推倒國家領導人, 但革命從無為國民建設經濟整治民生!" -- ATV網頁 |
[六七暴動事件]
|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1967 riots in Hong Kong, an incident claimed by some as an aftermath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series of riots began in April 1967 following the closure of a factory in San Po Kong and later turned into a protest by the left wing against the British Hong Kong Government. In May 1967, people in China and Macau joined the protest. There were burnings and bombings in which civilians were injured or killed. A curfew had to be imposed in Kowloon East. Gary Cheng Kai-nam and Elsie Tu (then Urban Councillor) are interviewed. |
July 2019
Title | Summary |
---|---|
Miss Phoebe 本片榮獲:
|
Phoebe 是一位大學生,同時兼職幼兒中心興趣班導師,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學生Margaret 很喜歡Miss Phoebe,Margaret媽媽林太亦然。 一天,Miss Phoebe因身體不適,其女朋友阿Man在幼兒中心附近等她下班。碰巧Margaret和林太與Miss Phoebe一起,看到Tom Boy 打扮的Man向Phoebe揮手。Margaret好奇問Miss Phoebe是否她「男朋友」?Phoebe 冷不防直認了。林太知道Phoebe是個同性戀者後十分反感,馬上拉Margaret乘車離去。 林太無法接受老師是一位同性戀者,即日在家長群組廣發訊息,眾人議論紛紛。最終,林太決定和數名家長一起到中心投訴Miss Phoebe。中心主任敵不過家長群的壓力,建議Miss Phoebe她自行辭職。-- RTHK網頁
|
我們與躁的距離
|
「躁底」可能是香港人最有共鳴的一種情緒。但在「躁底」背後,其實隱藏著甚麼故事?大學中文系畢業的白告,是一位的士司機,同時亦是一位網絡作家。為了寫作,他在的士車廂中與不同香港人聊天,了解他們的故事。這一集我們乘坐他的的士,在城市穿梭,問問香港人,你們為何那麼躁?這種情緒如何互相感染,瀕臨爆發的邊緣? -- now 新聞 |
[訪黃保欣]
|
Wong Po-yan (Chairman, Airport Authority) is interviewe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 chaotic opening of the Chek Lap Kok Airport and evaluate his own performance in this matter. |
June 2019
Title | Summary |
---|---|
《64.30》之《守望者》
|
「三十年都過去,再過多少年誰敢說?這麼拖下去,拖到甚麼時候為止?」一名六四難屬,經過三十年,決定公開講述弟弟在六四事件後失踨的遭遇。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是終身的遺憾。今年是六四事件三十週年,真相與責任依然未解決,大部分難屬亦年事已高,有人甚至鬱鬱而終。平反六四,誰來接棒?-- now.com |
本片榮獲:
|
中國「低端人口」的故事,可以由去年北京的一場大火說起。2017年嚴冬,北京市郊的公寓發生大火,釀成十九人死亡,觸發北京市政府啟動拆除違規建築的連串行動,而被驅趕的人都被稱爲「低端人口」。官員以「消除安全隱患」為名,清查的外省民工聚居地,並把他們從群租房和公寓驅逐出來,甚至逐出北京。有居民被強行斷水斷電;有的一夜之間沒有了棲身之地,有的還要露宿街頭,有的星夜回鄉。誰是低端,誰是高端?這一問題一夜間成為全球熱話,京城拆遷潮更外地傳媒形容為中國的人道災難。 北京藝術家華湧因為拍攝以「低端人口」為主題紀錄片,而被當局追捕。他觀察到中國人面對強權並無反抗之力,不過仍然呼籲中國人要勇於「說真話」才能扭轉命運。本集紀錄了今次席捲全京城的拆遷潮中,點滴的人情冷暖和一些民眾口中不能說的真相。 -- RTHK 網頁 |
7.1上街去
|
香港回歸中國十二年, 在七月一日, 香港人可以有兩種心情, 有市民上街巡遊慶回歸, 有市民用遊行向政府表達不滿, 要求盡快普選,有人憂慮新聞自由會漸漸失去, 擔心香港原來的核心價值日漸消失. 自從2001年開始, "鏗鏘集"在回歸周年, 每年都委託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調查市民對香港現況與前景的意見. 今年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香港經濟狀況明顯表達不滿, 經濟滿意度顯著下降近十個百分點; 而不滿意的亦上升了百分之六. 市民對中央政府印象有所下降, 對中央政府有否落實一國兩制, 認為有落實, 減少了半成; 另一方面, 市民對特首曾蔭權的表現, 滿意度稍微下降兩個百分點, 對特區政府的滿意度, 亦下降百分之二點二, 不滿意則上升了百分之三點五. 十二年前, 香港要在一國兩制下走出自己的路, 十二年來香港總是面對一國兩制所帶來的張力, 究竟是考慮一國呢? 還是強調兩制? 在經濟上日益依賴中央, 香港"這一制"如何在中國的全局中繼續前行呢? |
May 2019
Title | Summary |
---|---|
本片榮獲: |
記者陳偉利,憑《經緯線—掩埋的真相》,獲得金堯如新聞自由獎的「電台電視組」優異獎,陳偉利於汶川地震十年後走訪四川,報道因「豆腐渣」工程失去子女的家長,以及調查事件的維權人士的現況,並了解他們過去十年追尋公義的心路歷程。-- now.com |
I.M. Pei (貝聿銘) |
A biographical programme of architect leoh Ming Pei. The architect shares his experience in designing buildings and supervising job. His family background is introduced and his style of designing buildings is featured. Pei's works are discussed as following : • Paris's Louvre Pyramid |
網路年代 |
1997年9月1日, 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面世, 首先使用於巴士, 鐵路等公共交通工具. 八達通其後迅速普及, 同時促使硬幣需求量大減. 香港人生活上的各個層面, 包括購物, 飲食, 交通, 住宿, 甚至上學點名, 都與這個智能系統產生聯繫. 在互聯網急促發展的年代, 1999年Dr Jim乘著科網熱潮, 與銀行電腦部門的同事成立一個發佈電腦硬件資訊的網站 [高登仔]. 而隨著社會文化的轉變, 網站再發展至成為香港一個代表性的討論區, 並培養出改圖創作, 甚至交響樂團群組等等的次文化. 隨著千禧年代寬頻技術漸趨成熟, 有親子網站 [baby kingdom]乘著2003年沙士疫症爆發令網絡使用率提升,凝聚了新一代的年輕父母, 於網絡中交換和尋找資訊, 也發展出家庭之間的群組活動. 千禧年代的香港, 交易電子化, 關係網絡化, 我們的品牌亦變得更科技化, 更概念化. -- RTHK網頁
|
April 2019
Title | Summary |
---|---|
現代貧民窟
|
馬頭圍道火災燒死四人,引發社會對劏房問題的關注。每個城市都有貧民窟,由幾十年前的七十二家房客,到今天一梯數十戶的劏房,為何香港有近半人口居於公屋,市區劏房仍然大受歡迎?劏房環境惡劣,呎租不低,裡面住的是甚麼人? 有人建議當局管制劏房,但當局坦言,他們無權入屋查察,甚至連全港劏房數目和位置都不掌握。其實劏房涉及的問題複雜,包括《床位寓所條例》只管床位籠屋,只要床位沒有三層高,當局便不理會單位內如何間格和分租。有社工擔心,草根階層甘願屈居劏房,只是想節省交通時間和交通費,若當局加強監管,又會導致租金上升,間接趕絕低下階層。 -- TVB網頁 |
做大灣區人好方便?
|
今集會探討電子支付及虛擬銀行在香港的發展。電子支付越來越流行,無需經過複雜的銀行手續,跨境匯款相繼出現,「洗虛擬錢」似乎很方便,如何可以保證便捷之餘,資料的私隱安全又得到保障? 香港和內地在人流物流交通流之外,有大量的錢流,當中包括內地機構於香港銀行的借貸,這些錢流對香港起著怎樣的作用?香港金融機構甚至整個社會要面對甚麼風險?隨著更多跨境金融流動的發展,會否對香港帶來更大影響?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會和主持任美貞講錢。講香港虛擬銀行講到真金白銀。-- RTHK 網頁 |
西九進行式2016 : M+建立中
|
預計於2019年對外開放的M+定位為跨領域的視覺文化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的重要部分,主力收藏20及21世紀來自香港、中國內地、亞洲以至全世界的視覺藝術、設計、建築及流動影像,為視覺文化記錄過去、透視現狀、和貢獻未來。雖然M+博物館大樓尚未落成,但幕後團隊已積極建構館藏及拓展觀眾群,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館藏是M+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訪問了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及其團隊,了解他們在選擇藏品時如何做到立足本地、面向國際。目前M+的藏品中有超過1500件為瑞士收藏家烏利希克所捐贈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他會在節目中親自解說香港作為全球交互連繫樞紐的優勢。 在拓展觀眾群的工作上,M+採取了主動出擊的策略,利用「M+敢探號」流動貨車,與藝術家一起到學校及各社區的公共空間進行外展工作,推廣視覺藝術及文化。-- RTHK 網頁 |
March 2019
Title | Summary |
---|---|
改革開放四十年之中國式創造
|
位於深圳龍崗區的大芬村,佔地只有0.4平方公里,在80年代,大芬村民年均收入不足200元人民幣。但隨著1978年的改革開放,大芬村發展出臨摹世界名畫的產業,更被中央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40年過去,大芬村有些畫工由臨摹名畫,逐漸變為畫原創作品。大芬村在當中面臨甚麼挑戰和機遇?本集訪問了大芬村畫工樂北平、原創畫家邱明龍、曾進一以及香港油畫商人黃江,探討大芬村由「中國式製造」走到「中國式創造」所面對的困局。 -- 摘自香港電台教育網站 |
暮京晨港
|
本集沿著京廣深港高鐵北上,從香港出發,途經武漢、鄭州、到達北京,全長2440公里,需時約9小時,早晨從香港出發,黃昏日暮前就可到達北京。 1800年前的赤壁大戰,歷史學家一直尋找大戰確實所在地,但至今仍然未有定論,究竟在那裡? 華北地區,黃土之上,千百年以來,窰洞都是主要居所,而三原縣柏社村,有二百幾個隱秘地下窰洞,保存至今。 北京鬃人是清朝皇室玩意,後來流傳民間,白大成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鬃人傳承人,亦是現在唯一掌握全部鬃人技術的藝人。 北京的鐘鼓樓是古代皇權像徵,藉著暮鼓晨鐘,皇帝控制人民的時空,制約百姓的作息時間。 二魁摔跤是滿族傳統技藝,從來傳男不傳女,但一群農村婦女自發學藝,後來更加成為傳承人,教導下一代,傳承文化。-- RTHK網頁
|
改造大嶼山
|
2016年之後, 無論由珠海或澳門經港珠澳大橋來香港, 都只需要三十分鐘. 橋頭落腳在大嶼山, 它的發展將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剛剛公佈的施政報告, 特首梁振英提到要發展大嶼山, 政府隨即成立了"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 整個構思藍圖究竟如何? 居於大嶼山的居民又能否受惠?
|
February 2019
Title | Summary |
---|---|
我走過的抑鬱路
|
個案一 : 李敏虹 (Janice) -- 抑鬱症 個案二 : 陳柏華 (Parker) -- 躁狂抑鬱症 |
|
"港珠澳大橋啟用通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臨主持開通儀式。大橋以三地三檢模式運作,但相關的交通安排,是否一切準備就緒呢? 珠三角地區過去四十年的發展翻天覆地,中央政府近年對大灣區的發展更寄予厚望,而大橋通車後會帶來甚麼效益?對香港未來的發展又有甚麼影響?" -- TVB 網頁
|
刀鋒下的美食
|
市面上有林林總總的廚刀,擁有一把好刀是否就能做出美味菜餚呢?廚師刀功技術的優劣,能直接影響菜餚的色、香、味、形。中菜以楊州廚師刀功最著名,彭高發師傅把嫩豆腐切成如頭髮絲般幼細,烹調出絲絲幼嫩的文思豆腐羹。彭師傅再以不同刀法配合烹調技巧,用同一食材煮出兩款從賣相、口感以至味道都截然不同的菜餚,把中國飲食文化的細膩表露無遺。 日本料理之中,刺身最講究食材的新鮮以及師傅的刀功,每位刺身師傅都要用很長時間學師。學識刀法只是刺身師傅的基本功,他們需要因應食材狀況去判斷如何落刀,例如活魚刺身,師傅需要有精準刀法,下刀時一定不可傷及魚的內臟,神經和骨,否則只會只會切出一碟普通刺身。-- RTHK網頁 |
January 2019
Title | Summary |
---|---|
一張分家紙
|
"七十二歲的平叔去年中風, 被迫退休, 他靠著每月一千元的'生果金', 和三萬元強積金過活. 他與家人同住, 但自從失去工作, 無法給予'家用'後, 太太拒絶提供膳食, 兩個兒子收入微薄, 亦無法供養他, 令他過著有家等如無家的生活. 他想申請綜援, 但妻兒礙於面子, 不願簽下'確定不供養父母的證明書', 這張俗稱的'衰仔紙'. 不過即使平叔的家人願意簽下'衰仔紙', 但自1999年起, 與子女同住的長者, 都不能獨立申領綜援, 必須以家庭為申請單位. 即是說, 平叔要申請綜援, 他就要被迫分家. 平叔說: '政府鼓勵我們居家安老, 但現在又迫我分家.' 根據社聯08年的調查顯示, 香港長者貧窮率高達32.6%, 即每三名長者, 便有一人處於貧窮情況, 像平叔一樣的長者, 依靠'生果金', 拾紙皮, 吃二手飯的長者愈來愈多. '衰仔紙'制度的存在, 令許多長者陷於無助的貧困狀態中. 平叔說: '三萬元的積蓄現在所剩無幾, 只能維持一年半載, 見步行步吧. '時事寬頻', 揭示'衰仔紙'背後的故事."-- Cable TV網頁 |
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2018 :
|
由香港科技園公司主辦、香港電腦學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協辦,並由香港電台電視部擔任協作顧問的「全港大專生機械人大賽2018」,滙集來自本港6間大專院校工程學及資訊科技精英,組成12隊參賽隊伍,競逐冠軍殊榮。他們需要憑藉自身的工程及資訊科技知識,按本年度比賽主題「飛越龍門」(Shuttlecock Flying),研發一款設計創新精密的機械人,務求於最短時間內完成比賽。勝出隊伍會代表香港出戰在越南寧平舉行的「亞太廣播聯盟機械人大賽2018」。-- RTHK 網頁 |
明日大嶼 填海造島
|
本節目討論明日大嶼填海計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建議在大嶼山以東水域建造1700公頃的人工島,預計將提供26-40萬個單位,讓70-110萬人居住。當中填海費用最少需花約4,000億,再加上近年本港的基建屢屢超支,引起社會各界對人工島的成本效益及面積爭議聲不絕。「明日大嶼」計劃有沒有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興建人工島又能否解決土地供應的燃眉之急? -- RTHK 網頁 台上嘉賓: 凌嘉勤 (前規劃署前署長) 劉振江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 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任憲邦 (守護大嶼聯盟成員) |
December 2018
Title | |
---|---|
(財經透視, TVB)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中心, 但都以名牌代工為主. 近年由中國製造的國產品牌智能手機, 銷售增長神速. [本節目]訪問了以自己品牌生產智能手機只有三年, 但出貨量已達世界第三位的華為, 看看它如何成為三星, 蘋果的勁敵. 也採訪了專注製造通訊設備二十一年的酷派 (Coolpad), 展望"低價高配"智能手機的前景. 當然也追踪了, 內地近年爆紅的小米手機"線上"和"線下"活動, 由專家分析它成功的因素. 雖然這些中國品牌智能手機, 吸引了大量海外媒體和市場的關注, 但又能否成為世界一級品牌? |
死亡,應該是生命裡的一幅畫,而非維生儀器上的一條線-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待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有親友看顧、有尊嚴和舒適地走向生命終點,能夠「壽終正寢」應該是大多數人的意願。 2015年《經濟學人》發表的「死亡品質指數」報告中,在八十個國家和地區中,英國排名第一,而排名二十二的香港比亞洲其他地區例如台灣、日本、新加坡都低。紓緩治療和現代寧養概念源自英國,除了擁有完善的國民醫療保健計劃外,政府還實施全面的善終政策及紓緩寧養服務制度,另外,龐大的社區寧養院和義工聯網也擔當重要角色,全面照顧臨終病人身、心、社、靈各方面的需要,其旨在提高生活質素,緩解痛楚和憂慮,並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實務及喪親支援。 根據2016年香港醫學組織聯會基金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半受訪者認為家中及寧養院是最適合晚期病患者休養和渡過餘生的地方,但現實是超過九成香港人在醫院離世,很多長者甚至不知道可以選擇在家或寧養院善終,基於醫療及法律制度等種種問題,要「死得其所」,在家善終,會是一件困難的事嗎? 透過採訪全球第一間擁有現代寧養概念的寧養院及和使用安寧紓緩服務的英國長者,瞭解紓緩治療和寧養服務如何由醫院走進社區,反觀香港的現況和探討改進空間。-- RTHK網頁 |
November 2018
Title | Summary |
---|---|
政壇回憶錄:鍾士元
|
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經歷四任港督, 政治生涯橫跨回歸前後, 深受中英雙方政府器重, 被譽為政壇不倒翁. 現年93歲的他退而不休, 對政壇一舉一動依然關注. 節目新環節: "政壇回憶錄"首輯嘉賓請來鍾士元, 以口述歷史方式, 回顧當年香港出現九七前途問題前前後後, 中英雙方互相角力的經過; 並就近年香港出現的管治問題及回歸以來一國兩制落實的情況抒發己見. 節目亦分別訪問了三位政壇元老人物, 包括梁振英, 李鵬飛及李柱銘, 分享他們對鍾士元的印象以及過去一些政壇軼事.
|
Sunflower Movement |
"Known for being friendly and peaceful, Taiwanese protesters shocked the world by occupying their parliament unhesitatingly. Why are they so reluctant to get closer to the mainland?"-- from program's facebook page.
|
5G新時代
|
"新一代流動通訊技術,準備步入新一個世代─ 5G,其數據傳輸速度較現時的4G快最少十倍。5G的應用不限於手機,有人形容它是「萬物互聯」的靈魂,對發展智慧城市,以至無人駕駛等,講求實時和可靠性的技術重要。政府近月就5G頻譜進行諮詢,年底或明年初指配部分頻段。有電訊商預計,會最先在部分地區,提供熱點式的5G服務。香港何時才有全面的5G覆蓋?進入智慧新時代,5G將為生活帶來甚麼改變,為網絡安全帶來甚麼隱憂?"-- TVB 網頁 |
October 2018
Title | Summary |
---|---|
查良鏞 Louis Cha
|
"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查家為書香世代,歷代皆出進士舉人,被康熙稱之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查良鏞生於1924年,因八歲讀第一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而迷上武俠小說。1955年以金庸筆名創作首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於新晚報連載,一經發表即引起轟動。之後作品不斷,包括《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白馬嘯西風》、《天龍八部》及《鹿鼎記》。1972年《鹿鼎記》連載完畢即宣佈封筆,並開始修訂歷年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對聯的十四個字,正是他筆下十四部武俠小說的書名第一個字。"-- RTHK網頁 |
滄海桑田
|
"香港山多平地少, 可供發展的土地資源匱乏, 加上人口壓力, 移山填海便成為過去百多年的發展方向. 自從1851年上環文咸東街填海開始, 香港經歷著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填海工程, 海岸線不斷改變, 滄海桑田, 很多地方亦變得面目全非. 而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香港人口不斷增加, 新市鎮的規劃與發展更大大改變了新界的面貌. 張繼聰和官恩娜走訪港九新界各地, 追溯百多年來香港填海的歷史, 發掘於不同年代, 發生在一片片新填土地上的故事."-- RTHK網頁 |
地下尋龍
|
地下鐵路由最初動工至今已經四十年,但作為本地主要公共交通骨幹,隨人口增長,地面空間發展有限,地鐵路線繼續伸延,建設仍然繼續。以佔用地下空間大小、工程規模和複雜程度,地鐵可謂香港之最。和其他地下設施最大的分別,它是為接待每日數以百萬計的普羅市民使用這個地下空間系統,與市民的接觸更為直接。 四十年過去,工程施工技術先進了,但因為城市發展令地上地下的環境更為複雜,地下鐵路施工的難度並未有減少。究竟這個全港最大的地下系統,如何去維持一個井然的秩序呢?"--RTHK網頁 |
September 2018
Title | Summary |
---|---|
溫黛再臨
|
"日期: 1962年9月1日事件: 超級颱風溫黛襲港死傷: 官方公佈數字: 死亡130人, 失蹤53人, 超過600多人受傷, 受災人數46000以上一切都不單是數字, "溫黛"更是老一輩香港人的共同記憶. 近20年, 香港只在99年掛起過一次10號風球, 但破壞力有限, 市民亦普遍輕視颱風的威脅. 今日香港的整個城市和基建, 當然比四十二年前的木屋舊樓大為改善, 但若果有另一個溫黛來到, 我們的城市可否抵擋? 本集將與觀眾重溫溫黛事件的整個過程, 討論超級颱風再襲的可能性, 並對香港的現今的玻璃幕牆大廈、摩天大廈和大橋等進行測試, 檢視在超級颱風的破壞力下, 身處城市的潛在威脅. 另外, 更會嘗試探討以人力改變颱風軌道的可能性. 人類科學的發展, 能否戰勝颱風的威脅?"--RTHK網頁 |
影響世界的中國人: 高錕
|
有"光纖之父"稱號的高錕, 就剛獲頒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發明對現代科技發展到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作出極大的貢獻. 在學術, 商業及科技各方面擁有卓越成就的中國人著實不少,當中不乏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佼佼者. 致力發展光纖通訊網絡的高錕, 在臨近香港回歸前擔任了九年的中大校長, 退休後亦繼續在港辦教育, 擔任創新科技委員等公職. 三十多年前, 高錕力排眾議, 利用極高純度的玻璃作為媒介, 傳達光波, 作為通訊之用, 幾十年來的電信發展, 因他而起著翻天覆地的改變. 可以說, 沒有高錕, 便沒有現代的高速通訊. |
Criminal flaws Award: |
"Amid public outcry over mounds of dubious court judgements in mainland China, the Criminal Procedure Code, which has remained unchanged for 15 years,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a second amendment. But many lawyers think decry the addition of some 60 new articles and 99 modifications as regressive.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points is whether 'forced disappearance', as befell dissident artist Ai Weiwei would continue to occur. The Pearl Report investigates if the new law would, in fact, boost public prosecutors' powers, how much protection it would offer lawyers, and whether it might narrow the chasm confronting the mainland in achieving genuine rule of law."--TVB web site |
August 2018
Title | Summary |
---|---|
阿虫
|
阿虫原名嚴以敬, 是本港七十年代著名的政治漫畫家.在廿多年前的政治漫畫家生涯裡,阿虫發現自己為賺錢而被牽著鼻子走. 最後阿虫突然放棄一切, 遠走美國.退隱多年後, 阿虫脫胎換骨, 以簡潔畫工, 撲實書法及智慧小語,抒發其人生哲理, 敲動現代都市人的心靈, 教人積極面對逆境.一顆永遠年輕的心, 造就了阿虫今天的藝術成就, 卻捏碎了他的婚姻.在專訪中, 阿虫剖白與家人的關係,並憶及其與已故的外孫女的生活點滴... |
打流 (上、下集) 本片榮獲:
|
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國內有多達十五萬的流浪兒童,他們四處流徙,無定居之所。 其中不少流浪兒沿著鐵路各站求生計,他們有的檢拾火車上的垃圾、瓶子、食物;有的在火車站頭替人擦皮鞋;有的賣花、賣唱、賣口香糖等。 流浪兒都各自有他們的辛酸故事,但總離不開一個相同的原因 -- 貧窮;使得他們放棄學業,被迫走上流浪的生涯。 中國國內一些比較繁榮發達的縣市例如廣州、深圳、珠海,聚集了不少流浪兒童,他們謀生的方式可以概括為:乞討、撿破爛、打散工(賣花、賣唱)等;而他們大多由比較貧窮的省份如湖北、湖南、江西的農村來的。 在這些比較貧窮的農村中,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貧窮是否真的迫使他們走上流浪的生涯?在流浪兒童及乞丐間亦有一句順口溜︰「外流外流,吃穿不愁;一趟外流,樣樣全有;三年外流,回家蓋樓。」事實又是否如此呢?-- RTHK 網頁
|
The railway vagabond kids Award:
|
There are reportedly 150,000 vagabond children in China. Theirs is an existence reliant on trains. From their destitute village home like Hubei, Hunan and Jiangxi, they hitchhike to cities near and far and make their living at train stations, scavenging, shining shoes, selling flowers and tidbits. They have not run away from home. Most if not all of them roam the country with the blessings of their parents. And they seem to be happy, for they make more in a month than their adults at home earn in a year. The issue of vagabond children in China is therefore much more than a juvenile problem. – RTHK website |
July 2018
Title | Summary |
---|---|
潤物無聲田家炳
|
"田家炳這個名字, 對香港人並不陌生, 大家都熟悉以其命名的學校, 例如屯門仁愛堂田家炳中學, 已經踏入二十五周年. 田老先生祖籍廣東梅州大埔縣, 發迹於印尼, 從一間雜貨店開始, 然後開設五金工廠, 至二次大戰後, 看準樹膠生產產業, 投身工業. 1958年, 由於擔心印尼排華, 舉家遷往香港, 得到新界元老陳日新協助, 在屯門填海建廠, 從事塑膠工業. 1992年, 田氏在廣東成立分公司拓展業務, 在香港只留下屯門幾幢工廈. 直至2006年及2008年, 將廣州, 東莞兩家公司轉讓, 結束田氏人造革生產事業. 1982年, 田家炳創辦'田家炳基金會', 運作三十年, 他一直強調教育對國家發展的要, 在香港共捐資興建了二十多所以田家炳命名的機構, 包括中小學和幼稚園; 在全國三十四省, 市, 區,資助大學九十餘所, 中學一百六十餘所. 田家炳年屆九十三歲, 早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他已將大部分身家捐出做慈善用途, 而其擁有的四座物業業權, 包括長沙灣田氏企業中心, 屯門田氏中心一至三座, 於2009年均已轉入田家炳基金會. 基金會亦從家族管理, 轉為公眾管理, 他本人已退出管理層. 田老先生奉行'克己儉樸'原則, 熟背朱子治家格言, 視之為人生座右銘, 一件西裝穿了幾十年; 提攜後輩, 即使年事已高, 對學生邀約訪問, 來者不拒."-- TVB網頁 |
劉曉波:未來的自由 本片榮獲: 第54屆芝加哥國際電影及電視節 ─ 金獎
|
內地異見人士劉曉波因肝癌病逝,終年61歲。劉曉波的一生和中國近三十年的政治環境密不可分,他是八九六四的「天安門廣場四君子」,發起絕食聲援學生;他是《零八憲章》起草人,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因為他的敢言,先後四次入獄,零九年因起草《零八憲章》被當局控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十一年。 和劉曉波相識於八九六四的劉蘇里,回顧劉曉波如何由文壇「黑馬」,踏上異見分子之路。流亡美國的異議作家余杰,為劉曉波撰寫傳記,他和劉曉波多年來為人權運動奔走,也是《零八憲章》首批簽署人。「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是劉曉波在法庭上的陳述,他一直堅持以非暴力的原則改革中國,民間社會及言論空間越收越緊,改革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劉曉波因理念坐牢,他的妻子劉霞在外面也「坐牢」。自二零一零年開始,劉霞被當局軟禁,至今已七年。劉曉波在床塌上的意願是跟劉霞出國,希望妻子得到自由。自從劉曉波因肝癌入院治療後,外界一直無法與劉霞聯繫,劉霞的去向受高度關注。-- RTHK網頁
|
新經濟新時代香港歡迎你! |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經形容股票市場如同百貨商場,貨架上的貨(上市公司)要更豐富。如何可以做到貨源豐富卻又要品質保証? 本集請來「馬師傅」和「庖丁科技牛」一同解說近年新經濟發展對香港證券市場生態的影響力,以及有關「同股不同權」等上市規則修訂在香港的「前世今生」;「渾水」會和大家談談「殼的啓示」,了解為何「借殼有價」?內地民企的發展和借殼有何關係? 主持任美貞會和曾經擔任證監會主席及中國證監會前首席顧問梁定邦,一同探討今天證券市場生態與多年前國企初來港上市的異同,兩地監管關係,以及如何做到一個嚴謹監管卻同時保持活力的金融市場。-- RTHK 網頁
|
June 2018
Title | Summary |
---|---|
酒徒 – [劉以鬯]
|
一位潦倒職業作家(陳啟泰飾),因為生活所迫,嚴肅文學無路可走,使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但是,寫神怪的武俠小說又未能取悅編輯,只能寫一些低俗的黃色小說,有毒的文字。在藝術良知的譴責下,終日借酒消愁,逃避現實。 他拒絕了房東十七歲的女兒,打擊了文藝青年對文學的熱誠,至愛女友捨他而去。 生活頹唐,在酒醉與酒醒之間,展示了一個職業作家的矛盾與痛苦。-- RTHK網頁 |
緣是世外人 : 林燕妮
|
"香江盛產才女, 文采風流, 爭妍鬥麗. 佼佼者林燕妮, 常像站在前端, 領導潮流, 又彷彿位於所有人的身後, 看透前面各人走向,代他們說出他們無法表達的心底話. 她代表著過去香港的所有美好,更像一朵生於絕崖的鮮花, 儘管歷盡雨打風吹, 吐艷如昔; 看似有點高不可攀, 其實是要遙遙凝望才更能欣賞她的美麗."-- RTHK網頁 |
Neve shalom = Oasis of peace
|
Hong Kong photographers So Hing-keung and Chung Yue-sang talk about how their visit to the order of Israel and Palestine with a film production team. They visit Jerusalem, the west coast of Hebron, and other places in Israel and Palestine. The program shows every important moment and experience the team has had, That have been captured on camera. |
May 2018
Title | Summary |
---|---|
苦瓜的味道 本片榮獲:
|
火叔因腦中風導致全身癱瘓,由太太映姐獨力照顧逾十年。日復日的勞碌令映姐身心俱疲,對生活逐漸失去熱情。直至遇上獨居婆婆梅姨,同鄉的二人藉烹調家鄉菜,重拾生命的味道。同時,映姐得同路人協助,找到減輕照顧壓力的方法。 好景不常,在中秋飯聚前,梅姨猝然離世,令映姐頓失傾訴心事的對象,情緒崩潰。但無奈飯局仍要繼續,忍著淚淺嚐梅姨生前最愛的客家苦瓜菜式,卻吃出了豁然開朗的味道,回頭但見輪椅上的丈夫,氈動中給她鼓勵。映姐頃刻意會,甜的日子、苦的日子,也要笑着過。 一生人的最大勇氣,投到哪裡去?可能就是虛耗在每天平白的生活… -- RTHK website
|
我在臨屋長大 本片榮獲:
|
政府曾經承諾九七年清拆香港所有臨時房屋區,但時至今日,香港仍有不少落成超過十年的臨屋區。臨屋對一出世便住在這裡的小朋友來說,豈只是一個家這般簡單?大人們努力爭取「上樓」,小朋友對臨屋卻別有一番情懷。 To thousands of people in Hong Kong, home is a unit of these temporary housing areas. The government had indicated that relocation to permanent housing will be completed by 1997, but to residents, the fight for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continues. And that remains as a concern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s well. – RTHK web site
|
[同建經濟走廊 -- 中巴經濟走廊]
|
「中巴經濟走廊」由中國新疆直達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是一帶一路計劃一大重要項目. 中國當局已在公路、鐵路、水電站等大型基建項目投資近千億美元, 為不少中資機構帶來巨大商機, 港商又可怎樣把握當中機遇? 印巴矛盾一直是外來投資者的主要憂慮, 在巴基斯坦投資或拓展市場有何需要留意? 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瀝青混合料攪拌設備製造商首席執行官蔡群力今集共同探討經濟走廊建設帶來的商機, 並細說循環再用建築物料的商業潛力 -- TVB Website
|
April 2018
Title | Summary |
---|---|
專訪創作人John及Pam ; 本片榮獲:
|
動畫版《鏗鏘集之隱蔽老人》,表達香港的隱蔽老人問題,動畫刻劃得生動仔細,看看老人家過馬路幾狼狽?看看電車男怎樣用雜物霸位,不讓位給幾十歲的老人家、看看為何長者最愛去的涼亭亦沒位置了。 正所謂天外有天,老人不一定一無是處。我們的隱蔽主人翁,正是我們心愛的… 香港獨立動畫創作人John及Pam獲獎無數。他們的新創作《鏗鏘集之隱蔽老人》,把風馬牛不相及的社會紀錄片跟天馬行空的動畫拉在一起。這個創作意念從何而來? 紀錄片跟動畫共冶一爐所成的的新生兒又是個怎樣的創作?且聽John及Pam娓娓道來。-- RTHK website
|
隱蔽長者 |
隱蔽長者指生活上需要協助, 但不懂得或沒有動機去找人幫忙的老人家, 他們大多獨居或兩老獨居. 今年一月開始政府每年撥款三千八百萬元給150多間老人中心去聘請社工尋找隱蔽長者. 社福界發現, 不少隱蔽長者有情緖問題甚至於有自殺傾向, 而政府醫院的老人精神科已經人滿為患, 恐怕現有的醫療及配套服務不足以應付需要. Looks at the needs of single and hidden elders and what the government can do with its increased funding to help them. Shows how a typical hidden old man who has no relatives and has hearing and sight impairments lives. The social worker says many hidden elders suffer from depression and other mental illnesses but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provide corresponding funding to the Hospital Authority. Alex Kwan Yui-hue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tudie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riticizing the government for not making long-term social plans for elders. |
快樂大盜 |
本集將為大家分析三種常見的自卑個案: 1.因自卑而自我膨脹:阿珊(28歲)少時身形肥胖,常被同學取笑,令她相當介意。長大後,阿珊要在一切事情上取得主導地位,對同事採取「非友即敵」的鬥爭策略,以勝利的優越感補償自己的自卑感。 2.因自卑而自覺一事無成:榮哥(55歲)本是專業人士,但奈何家中妻小都比他更有成就。榮哥慢慢因自卑而失去自信,變得憂鬱、焦慮,每天帶著自責和負面情緒,甚至影響其理性思考,形成「災難化思想」。 3.因自卑而變成隱蔽:黃伯(78歲)常放大自己的年老退化,認為自己是社會的負累。他亦漸漸自絕於社交生活,把自己囚困在家中。 嘉賓主持李厚道醫生認為自卑的人看事物往往欠缺客觀,常集中在自己的缺陷,忽略自己的優點,因此有不完整、不準確的自我評價。有時只要多觀察和參考朋友的意見,學習情緒管理,自卑的人亦可以變得快樂!-- RTHK website |
March 2018
Title | Summary |
---|---|
(22850 DVD) (Cable TV) |
霍金教授為科大高等研究院主持首場講座,講題為“宇宙的起源"。霍金教授在講座中分析人類為何在此,從何而來,討論他廣為傳頌的大爆炸理論觀點及其他新發現,其中包括在想像的時空中,宇宙是沒有邊界的猜想。 -- UST web site |
文化頑童的獨白 |
節目講述台灣總統選舉, 文史評論家李敖在新黨力邀下參選, 由局外跳進局內, 親身經歷這次選舉. 李敖用他獨特的歷史觀點剖析這埸總統選舉戰. Looks at the 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Literary history critic Li Ao is invited by the New Par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election. From his ow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i describes the 2000 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
被偷走的記憶 |
90歲的美英婆婆既麻煩又可愛,因為她患有認知障礙症,記憶會慢慢消失,孫女在照顧上有不少壓力,要24小時照顧婆婆,也要面對婆婆的情緒問題;然而,孫女的苦心得不到家人諒解,在照顧上也有不少壓力……。曾俊華和婆婆見面,考驗婆婆的記憶之餘,自己亦接受了一個認知障礙症測試,外界嘲諷曾俊華任財政司司長時,常常計錯數,結果如何? |
February 2018
Title | Summary |
---|---|
饒宗頤
|
"饒宗頤, 字固庵, 號選堂, 1917年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為當代著名漢學家. 治學範圍極之廣泛, 包括古文字學, 敦煌學, 考古學, 楚辭學, 目錄學, 金石學, 史學, 古典文學, 詞學, 音樂史 ...等. 饒亦擅詩, 詞, 駢文, 書畫, 通梵文, 巴比倫古代文字, 甲骨文, 金文, 法文, 被譽為'業精六藝, 才備九能'. 饒宗頤父親饒鍔為潮州富商亦為當地著名學者. 饒宗頤自小浸淫於家學書海之中. 49年移居香港, 1952-68年任敎於香港大學中文系. 1968-1973年任新加坡大學中文系首任講座敎授兼系主任, 其間曾先後擔任美國耶魯大學硏究院客座敎授, 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硏究敎授. 饒治學超過七十年, 已出版專著逾八十種, 發表論文五百餘篇. 其代表著作包括<<殷代貞卜人物通考>>, <<甲骨文通檢>>, <<敦煌曲>>, <<老子想爾注>>, <<梵學集>>...等. 饒先後獲法國漢學儒蓮獎(1962), 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1982), 法國索邦高等硏究院首位榮譽人文科學博士及法國文化部頒授文化藝術勳章(1993), 2000年獲香港大紫荊勳章. 2003年獲香港科技大學文學榮譽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RTHK網頁 World-renowned Sinologist Rao Zongyi (Jao Tsung-I) tells how he acquired a wealth of knowledge through self-study and recalls h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ong Kong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His contemporaries and students comment on his achievements in many disciplines including archeology, literature, history, musicology, ink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He is known as a good speaker, inquisitive and creative whose ingenuity is grounded in a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tradition and a vision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 2003, he donated his 30,000-volume book collection to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 Jao Tsung-I Petite Ecole which he established. |
Vivienne Tam 與 任銘暉 |
衣服是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時裝設計是最貼身的創意工業。首位登上國際時裝業舞台的香港時裝設計師 Vivienne TAM,與土生土長的新晉時裝設計師任銘暉 (Mountain YAM) 份屬同門-在香港理工設計系畢業。儘管二人的起步點一樣,但卻面對著不同逆境。他們兩師姐弟展開跨世代對談,分享入行的辛酸、靈感的來源、設計的概念,以及未來的發展。本集分別追訪兩位時裝設計師在紐約、上海等地的時裝週活動及其創作日常,看看他們如何把來自香港的創意帶上國際舞台。"—RTHK 網頁 |
Islamic inroads |
Nearly 60%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re Muslim, with a huge market and hug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terview team went to the Middle East, Iran,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East and West, with rich oil resources, as an important new country on the Silk Road. Chinese auto companies that are developing locally find that they are quite popular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ty. However, Ira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in religion, politics and culture. How can a hotel run by a Chinese in Tehran do everything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slamic doctrines? |
January 2018
Title | Summary |
---|---|
僭建風波 |
"高官名人住宅僭建風波, 本來已經平息, 但這個星期又再重燃. 燃著的是行政長官參選人唐英年, 位於九龍塘約道七號的這座大宅, 他被多份報章揭發, 涉嫌在這裡僭建地庫. 平日寧靜的九龍塘約道, 成為新聞焦點, 多家傳媒出動吊臂車, 高空拍攝. 特首選舉一般預期, 是三人角逐的局面, 但星期二提名開始之後, 只有代表泛民的何俊仁, 取得足夠提名, 正式成為候選人. 唐英年現在要面對涉嫌僭建事件, 而梁振英亦忙於處理, 十年前擔任, 西九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評審, 被指涉及利益衝突事件, 特首選舉風雲萬變."--TVB網頁 Discovery of illegal structure in Chief Executive hopeful Henry Tang Ying-yen's Kowloon Tong resident and the limp excuses he used to fend off reporter's pointed questions led to public outcry urging him to call off his campaign. Chan Chi-ming (Head,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Hong Ko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ains whether the newspaper-disclosed illegal structure plan is believable, why the Buildings Department has not discovered it and the legal consequence if it were confirmed. Shows illegal basements found in luxury properties all over Hong Kong. Looks at how legislators and Current Affairs Commentator, Lau Yui-siu, view the incidence. |
Big data |
"Big Data, massive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of data in real time, allows us addressing some of humanity biggest challenges. This documentary captures 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this extraordinary knowledge"--RTHK Website |
無錢一身輕 |
"現金, 支票, 易辦事...通通都是古老產物. 十九年前, 一張「八達通」, 全球矚目, 一拍即付. 約三年前, 無接觸式信用卡亦漸漸「拍」走「碌卡」. 目前全球都邁向無現金化社會, 香港在電子支付及交易上, 是領先還是落後? 推行全球熱話的手機支付, 既要講究安全, 亦要方便市民, 究竟香港應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手機支付, 又能否降低交易成本, 令大至超市, 小至報販, 都能「拍」了算?"--TVB網頁 |
December 2017
Title | Summary |
---|---|
離家四十年續篇 |
This programme is a story of a Taiwanese taxi driver who proposes to take his mother to Taiwan from his birthplace in Jilian in China after the adoption of 'open policy' by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The different lifestyle of his mother in China and in Taiwan, and her feelings are illustrated. |
檔案30年 |
Disc 1. : "《檔案》播出至今三十年, 當年社會資訊不甚發達, 電視成為其中一個重要媒體. 《檔案》投放較多資源以事、以人物紀錄時代故事, 讓人期待. 安仔、鴨寮街阿Paul、司徒華、廖鳳鳴、龍應台、小哥頓、一屋廿六伙、老爸爸. 小孩子、維園阿伯、港男。港女 ... 除了回顧, 我們跟進了每一年代的其中一位人物; 籠中人廣華、現代愚公黃惠琼、尋求安樂死的斌仔和最低薪校長. 這一集, 檔案會與觀眾一同回顧、一同細味"--TVB Website. Disc 2. : "《離家四十年》記載了首批回鄉探親的台灣老兵故事, 翟連陞與分隔四十年的母親感人重逢, 是檔案其中一個經典故事. 《在那遙遠的地方》作曲家王洛賓用音樂唱出時代心韻; 《泰北遺民》沒有國籍的中國人流落異鄉的故事; 《德國。心中的圍牆》東西德分隔四十年後統一的面貌; 《東史郎》日本老兵寫下屠殺中國人的懺悔日記. 2005年《大頭娃娃》、2005年《獨木橋的故事》、2009年《拐童》, 為你跟進這些故事的最新情況"--TVB Website.
|
選擇美麗 本片榮獲: 二零零九年芝加哥國際電視節:優異獎 第三十屆美國特勒電視節:銀獎 第三十屆美國特勒電視節:銅獎 優秀製作大賽:傑出導演獎 優秀製作大賽:最佳女主角 優秀製作大賽:優異作品獎 |
一天,珍提早下班,準備回家煲粥給生病的丈夫吃,甫打開家門,赫然看到丈夫在床上抱着一個女人在吸食白粉,為挽留丈夫在身邊,珍竟賭氣陪食白粉!但這沒有把痛苦結束,丈夫最後還是跟她離婚,珍開始了一段更痛苦的人生。 往後的她,完全被毒品控制,過着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多次進出喜靈洲戒毒所後,珍腦海萌生了結束生命的念頭。幸而,對她不離不棄的懲教署陳姑娘再次伸出援手,幫她入住善導會宿舍,為她尋得「愛心僱主」,讓她有住處,有工作。 受監管期滿後,一個她形容為「蕃薯」的男人,用真愛關心她,重新築起情感的斷橋。這天,珍拿着「愛心僱主」剛發給的薪金,問自己,買件漂亮衣服使自己美麗,不是比吸食毒品使自己醜陋,來得更好嗎?結果她暖在心頭,選擇了美麗。 |
November 2017
Title | Summary |
---|---|
Family reunion |
This programme features the reunion of a family. A Chinese fled from China to Taiwan after the civil war in the forties. After being separated from his family members for forty years, he is able to go back to China when Taiwan government loosens restrictions on Taiwanese paying visits to China. This programme won several awards in the 1988 Asia 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 (ABU) Television prize |
茅于軾 |
「將來講中國的歷史,一定要講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就好像講日本歷史一定要講明治維新;但我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比日本明治維新的意義更重大,因為它是在非常複雜的環境下完成的。」茅于軾這樣評價改革開放。
2002年,茅于軾又與一班朋友在北京成立了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取其諧音「扶貧」,是非營利組織。由創辦至今,一共訓練了一萬兩千名來自貧困農村的婦女,當家政服務員,他們全都在北京找到了工作。茅于軾老懷安慰:「我為了辦富平學校,前後投入了大約五十萬人民幣,看到學校為許多學生創造了不同的人生,最使我高興的就是這一件事。」 節目內,茅于軾從財富創造及財富分配這兩方面,評價改革開放的成績。 -- RTHK網頁 |
不愛回家 愛打機
|
冠宇今年讀二年級,最愛在社區中心玩電子遊戲機,打機時間最高紀錄是由上午九時半,一直玩至晚上九時半才肯回家。媽媽為了阻止他放學後溜到電腦中心,經常與冠宇在回家的路上展開追逐戰。 媽媽對冠宇的沉迷感到束手無策,縱使擔心兒子成績退步,卻沒有信心叫兒子聽自己的說話。臨床心理學家觀察到他倆母子的角色往往換轉了-愛子心切的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聽兒子的指揮。要管教兒子,既要先取回「話事」權,又要顧及孩子天生愛玩的需要,究竟媽媽要如何作出改變? -- RTHK網頁 Addiction to electronic game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among Hong Kong youngsters. This episode, like others in the <Parenting> public education series, aims at offering practical solutions to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to cope with everyday situations. Seven-year-old Kwun-yue is the "gameboy" featured in this episode of <Parenting V>. He loves playing electronic games in the community centers so much that he would run away from school, even from home. His mother feels helpless.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finds 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Kwun-yue and his mother are often reversed in everyday incidents that require decision-making-- the son, instead of the mother, is the boss. This episode documents how Kwun-yue and his mother adjust their behavior. -- RTHK website |
October 2017
Title | Summary |
---|---|
中共新時代. [1] |
"跟美國總統選舉同樣備受關注, 中共十八大會議於上周四揭幕. 那天, 總書記胡錦濤宣讀長達64頁的工作報告, 給予我們甚麼啟示呢? 這節'神州穿梭', 有請近代中國歷史學家章立凡為我們分析. 隨著中共十八大召開, 意味胡錦濤, 溫家寶時代即將落幕. 官方定調過去十年, 是中國的輝煌十年, 每年平均經濟增長, 已超越過去33年水平, 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如此看來, 過去十年, 中共理應得到民眾認同, 但實情是不論自由派, 或是保守左派, 都對過去十年施政, 表達了強烈不滿."--Cable TV網頁
|
[田北辰變身掃街清潔工] |
"田北辰, 人稱田二少, 父親是香港'一代褲王'田元灝. 田北辰在哈佛大學畢業後, 創立自己的服裝王國, 至今坐擁全球七百多間服裝店, 在商界可說是無人不識. 經歷金融海嘯, 沙士危機, 令田北辰對自由市場有一份信念: '我是信奉自由市場, 的確是淘汰好多弱者, 但只要有鬥志, 弱者都可以變成強者.' 信奉自由市場的田北辰, 在節目內, 會打一份時薪只有廿五元的掃街清潔工, 每日做足九小時厭惡性工作, 僅有五十元生活費糊口, 想食餐飽飯都'猛猛緊' ; 夜晚入住只有十五呎, 呎租仲貴過豪宅, 但就連腳都伸唔直的'豪華籠屋. 經過這次體驗, 田北辰對自由市場下的工資水平及房屋價格, 會有何反思?"--RTHK網頁
|
大海之南 |
"海南, 乃大海之南, 有長達1580公里的海岸線, 全省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最南的地方, 這裡全年無霜凍, 有'東方夏威夷'之稱. 2004年12月粤海鐵路客運開通, 海南終於正式融入中國鐵路網, 這條中國鐵道史上第一條跨海鐵路, 由'兩線一渡'組成, 北起廣東省湛江市, 向南到海安, 經火車渡輪跨越瓊州海峽, 到達海口市, 再沿海南西部到三亞, 全長1157公里, 乘火車可直奔天之涯, 海之角. 走到海南南端的三亞, 到達天涯海角. 海南曾是眨官逆臣被流放之地, 他們面對茫茫大海, 發出到了'天之涯, 海之角'的感嘆. 而黎族祖先, 原本在海上漂泊, 以船為家, 幾千年前偶然見到海南這方小島, 卻從此落腳為家. 從大海望過來, 海南是世外桃源, 從岸邊往外看, 卻是望盡天涯海角. 俄查村, 有近千年歷史, 就像一座活著的黎族博物館, 是目前保存最完整, 規模最大, 形態最原始的海南黎村.村裡有船形屋, 年長婦女的傳統黎族紋面. 兩三個月後便搬遷到新村, 老村將會人去樓空, 在原居村落中度過山蘭節, 吃最後的一次團年飯, 村民與來自五湖四海的人, 熱鬧相聚, 此情此境, 快將成為一頁歷史."--RTHK網頁 |
September 2017
Title | Summary |
---|---|
Abused |
"About 4,000 cases of domestic abuse between couples are reported annually to the Social Welfare Dept. but experts say that's the tip of the iceberg. And the police are ill-equipped to deal with them. The Pearl Report examines domestic violence in HK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better help the victims."--TVB Website. |
下水之道 |
"每年雨季來臨, 位於亞熱帶的香港經常受到暴雨侵襲, 偶爾還會發生水浸. 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未來防洪的工作將會更為艱巨. 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密度最高的城市, 要在繁忙的街道底下改善或擴大現有的雨水排放系統絶非易事, 只有善用地下空間, 利用嶄新的技術才能長遠解決水浸的困擾, 方法是截流及蓄水. 很多舊區的雨水排放系統大多是在數十年前修建, 隨著地區城市化和發展, 在暴雨情況下沿地面的水流日漸增加, 現有路邊系統不足以應付 ; 雨水排放隧道的設計能有效截取上游山區的雨水. 目前, 香港已完成三條隧道, 總長度達19.3公里, 從多個接近山邊的進水口截取雨水, 經分支隧道流入靜水池後, 再排放出海, 令下游市區的水浸風險大大降低. 蓄洪是另一個有效應付水浸的可行方法, 原理是利用城市地下的空間建造蓄洪池, 將過多的雨水臨時貯存起來, 使流入下游的雨水流量控制在排水系統所負荷的容量內. 同時, 蓄洪池亦提供了水資源開發的契機, 通過抽取地下水作為地面設施的灌溉及沖廁用水, 對建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THK網頁 |
一個勇敢的愛滋病人 |
Mike Sinclair 是香港第一位願意公開身份, 承認自己患上愛滋病的牙醫 。「鏗鏘集」 攝製隊得到他的同意, 拍攝了他最後兩年的生活及體驗 , 剪輯成半小時的紀錄片。"--RTHK網頁 |
August 2017
Title | Summary |
---|---|
城西舊事 |
說到西環的歷史,大家會想起塘西風月。如果你坐上電車,從上環向堅尼地城走,但見到專賣海味的老字號、及因填海而消失碼頭新貌。物轉星移,教城西人不勝唏噓。-- RTHK website
|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STEM) solution |
"HK students usually excel in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s in science and maths. But they're lagging behind, especially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pting a new school curriculum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s. Will STEM help lift standards and re-ignite interest in careers in science? The Pearl Report has more."--TVB Website |
一線之差 |
"房委會去年底通過修訂公屋富戶政策, 由過往雙軌制轉為單軌制, 住戶收入與資產只要其中一項超過限額, 就要搬走. 而擁有物業者, 不論其物業價值及大細, 一樣「無得留底」. 新政策於今年十月實施, 三名公屋住戶, 在新修訂的界線下被界定為富戶, 他們究竟有多「富」? 面對新政策, 他們有何對策? 究竟實施新富戶政策, 是否真的有助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這群「新公屋富戶」是真富人, 抑或只是升斗市民?"--RTHK Website |
July 2017
Title | Summary |
---|---|
文革五十年 (上) 本片榮獲: |
今年是文革五十周年,內地一片唱淡文革,避免公開悼念文革。五十年前,文化大革命爆發,上至管理核心,下至平民百姓都被捲入這場革命中。 蕭軍,著名左冀作家,被女衛兵毒打,以「老牌反黨分子」的名義公開批鬥,自此家破四散,及至文革完結後才被平反。今年,蕭軍的子孫為他出了文革自訟錄,公開文革其間他所受的苦難。 王冀豫,文革時只是初中生,就在一片武鬥聲中,他殺了一個學生。殺人的自責一直埋在心裡,四十多後,他終於寫了懴悔書,公開承認當年的瘋狂歲月,後悔在集體犯罪的世代毁掉一個生命。 李振盛,當年戴著「紅色新聞兵」的袖章游走於文革的歌頌毛主席大會,也私下拍下了不少批鬥和槍斃的相片,記錄了文革的真面目。最終,他也被公開批鬥,下放改造。五十年後,李振盛重訪當年的相中人,感慨仍有人崇拜毛澤東,慨歎國家沒有深刻反思文革。 十年浩劫,留下的不只一段歷史,還有對整個民族的創傷,五十年過去了,仍忍忍作痛。 -- RTHK網頁 |
In defence of conscience Award: |
"There is no lack of human rights lawyers and advocates in China, but as the crackdown on the 9th of July last year showed, challenging the authorities is a risky proposition"--RTHK Website |
下一站香港高鐵 |
"一秒鐘, 如何跑一百米? 只需四小時, 就可以從香港到達湖北, 奔走的速度, 比日本子彈火車更快, 它就是全世界營運速度最快的的火車 -- 高鐵. 香港建造高鐵曾經引起巨大的爭議, 爭議背後, 可有看清楚這廿六公里香港高鐵真正模樣? 當2015年通車以後, 香港高鐵將接通全國一萬六千公里高鐵網絡, 這可會為香港帶來巨大的改變呢?"-- RTHK網頁 |
June 2017
Title | Summary |
---|---|
守望 |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於4000米, 是世界上其中最重要一個生態區域, 有世界第三極之稱, 孕育了藏羚羊, 野牦牛, 黑頸鶴等珍貴動植物資源. 三江源乃長江, 黃河及瀾滄江的發源地, 這一帶的冰川為全球三份之一人口提供水源. 由於地理環境及氣候等不同因素, 當地藏民鮮有與外界接觸, 與大自然和諧並存. 不過, 隨著發展帶來的轉變, 生態及環境等問題亦逐漸浮現. 清水在香港一直從事環境教育工作, 06年她來到青藏高原, 加入當地一個環保組織. 組織負責人叫扎多, 他和其他成員一樣都是本地藏民. 青藏高原地廣人稀, 單單依靠外來的環保組織並不足夠, 動員當地藏民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極為重要. 藏族傳統文化和大自然關係密不可分, 要令藏族牧民重視生態環境, 必須增強他們對本身文化的自信心, 在傳統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被訪者 : 清水 (卓瑪清水), 扎多 (扎西多杰), 野牦牛守望者成員索南普措及周加才, 格日扎西活佛, 守護黑頸鶴牧民仁加 "--RTHK網頁 榮獲獎項 : 2.二零一零年芝加哥國際電視節 (紀錄片:藝術/人文)優異獎 |
我沒有敵人 : 劉曉波 |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仍然在囚, 他的妻子劉霞,自上個月得獎消息公佈之後, 一直被中國當局軟禁, 與外界隔絕.自1936年以來, 諾貝爾獎首次因為得獎人或者家屬都不能出席, 而沒法頒獎.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表示, 頒獎予劉曉波是表揚他在中國,長期以非暴力手法爭取基本人權. 仍生活在內地的民運老手陳子明說,劉曉波獲得和平獎是對中國民運人士多年努力的肯定.前六四學運領袖馬少方認為,這是西方主流文明提醒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之餘, 必要改善人權.
|
老幼記 |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關愛座不時引來爭議, 不讓座的人隨時被人拍照, 拍片, 並上載到互聯網遭人指罵. 市民形容關愛座已變成「批鬥座」, 有乘客有位不敢坐, 也有網民在網上批評長者, 一股「仇老」的風氣漸成, 完全違背了設立關愛座推廣禮讓, 關愛的原意. 孝親敬老向來是中國傳統美德, 究竟香港的長幼是否共融? 社區正進行一些甚麼工作促進共融? 長者和年輕人之間怎樣看待對方, 當中的差異是怎樣形成的?"--TVB Website |
May 2017
Title | Summary |
---|---|
Age of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day is smart enough to drive cars,talk to us, and even run our homes. In HK, new A.I. applications are being rolled out to optimise business. Robots are also developing rapidly. And here, they're being made to do certain jobs only humans could do in the past."--TVB Website |
披肝瀝膽 |
香港進行了全東南亞第一次的近親肝臟移植手術,因為是第一次,醫生與病人同樣面對極大壓力。
|
Fintech : a double edged blade |
"An expert panel discussion on the emergence of fintech and how the banking industry is affected"--TVB Website |
April 2017
Title | Summary |
---|---|
大腦不老. [第1集] |
"認知障礙症又被稱為老人痴呆症, 全港患者超過十萬人, 當中卻不乏正值壯年的年輕一輩. 病者本人固然承受莫大痛苦, 其家人亦因為照顧病者而飽受壓力, 甚至衍生各種情緒問題. 節目找來城中多個真實個案, 通過觀察病者日常生活情況, 揭示認知障礙症的各種病徵, 以及病人及其家屬每日面對的生活難題; 亦會向大眾灌輸正確觀念, 藉著正面思維提升病人與家人的心理健康質素. 圈中多位'星級老友記'分享處世之道, 以樂觀心態享受豐盛晚年."--TVB Website
|
一首歌・一個時代 |
"歌曲是歷史的一部份, 在時間長河裡, 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些歌曲旋律可以反映那個時代的狀況, 那個時代的心聲. 今集的《大學問》講座, 邀請到著名作家龍應台教授, 帶著她不同時代傾聽過的歌曲: 包括如約翰連濃的《Imagine》, 《綠島小夜曲》, 《四郎探母》等, 來到香港大學的大會堂. 從她的點點回憶, 觸動台下八百位聽眾的心靈. 當旋律緩緩響起, 就彷彿坐上時光機一樣, 刹那跨越時空, 回到那既遠且近的某年某日, 再次感受時代的矛盾和淒苦. 一首歌能夠經歷數十年依然不被忘記, 是因為它是時代, 是歷史, 更是每一代人的回憶與安慰."--RTHK Website 嘉賓: 龍應台
|
For profit & for loss |
"MPF generated an average 1.26% return for employees in Hong Kong last year, outperforming local stocks. But with the launch of 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 (DIS), how should investors choose?"—TVB Website
|
March 2017
Title | Summary |
---|---|
巴塞隆拿 |
"由路邊一張座椅, 一個廣場, 一個公園, 到整體規劃, 城市設計名副其實是, 可大可小. 慣了窩居在這個不見天日的城市, 我們總以為向上蓋不停蓋向四方八面盡情地蓋高樓就是城市發展的唯一路徑, 除了這條計算的設計方式, 其實還可以用減法, 利用建築之間的城市空間來騰出呼吸的毛孔. 自七十年代中獨裁統治倒台以後, 西班牙的巴塞隆拿就以城市空間來將這座城還給人民. 透過復修與重新開闢一個又一個的廣場與公園, 讓這群經年生活在戶外的地中海人, 重新建立起社交與集體的城市生活. 開放式的空間設計, 加上各種體貼的戶外家具, 每個城市空間都變成戶外的客廳, 再加上大量步行街, 為城市設計梳理出一幅儼如葉脈的生活. 近年, 市政府希望透過建立新科技 22@ , 將巴塞隆拿由工業城市轉型成知識型經濟社會. 新區的規劃設計, 除了割裂了空間與周遭建築的關係, 不少新公園更以圍牆豎立起封閉式的城市空間. 此外, 一座座地標式的建築設計, 就像隕石從天墜落新區的東與西, 企圖打造城市品牌, 這些建築並沒有與本身的社會, 文化, 歷史肌理對話, 也拒與住在城市的人溝通, 做朋友, 到最後變成只供觀賞的大型雕塑. 城市畢竟是個生活的地方, 建築與設計到最後, 還是要盡一點責任, 成為一個可以讓人傾心與依靠的歸宿與庇蔭, 讓城市的人可以親近."--RTHK網頁 |
沉沒中的吉里巴斯 |
"吉里巴斯, 位於南太平洋, 是一個非常純樸的島國. 全國人口約十萬, 陸地面積只及香港四分三, 島上沒工業, 島民都是靠捕魚為生, 因為擁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 其專屬經濟海域超過三百萬平方公里. 吉里巴斯境內被淹沒的小島--Bikeman, 原本是一個非常優美的小島, 因為英國威爾斯親皇查理斯曾經探訪過而聞名, 當地島民亦稱它為'國王之島'. 但Bikeman現在卻被無情的海水淹沒了, 雖然Bikeman淹沒的原因不盡是源自海水上升, 還有人為因素, 但它的消失為島民敲響了警號, 醒覺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的報告預測, 到2100年, 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約59厘米, 吉里巴斯到時或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其文明也將會就此消失於地平面之上."--RTHK網頁
|
Light housing |
"Meet Ricky Yu, a man dedicated to helping people in need. Be introduced to 'Light Be', the social enterprise he has founded, and learn about his projects 'light homes' and Light Housing"--RTHK Website |
February 2017
Title | Summary |
---|---|
他們在島嶼寫作2 : 文學電影節 |
"現今資訊發達, 可用作溝通的媒介很多; 但對不少人來說, 最基本的文章寫作, 卻不易掌握. 由作家龍應台主持的講座: '他們在島嶼寫作2 -- 文學電影節', 訪問了小說作家白先勇, 詩人洛夫及散文家林文月, 分享了他們的寫作點滴及他們對文字的熱誠."--RTHK Websit |
"香港今日能夠享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成功背後有賴多代人的努力建設; 其中一位功不可沒的, 非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莫屬. 回歸接近20年, 中國晉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和國際市場進一步融合, 香港在此宏觀佈局下該如何定位? 透過大師分享經驗和世代對話, 讓我們前瞻香港經濟發展前景."--RTHK Website 嘉賓: 任志剛, 徐家健 |
|
Banking on blockchain |
"Blockchain software is now being studied for adoption by big banks in place of the existing transac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Will our online banking be hack-proof?"--TVB Website |
January 2017
Title | Summary |
---|---|
老夫子 : 命中注定 |
"《老夫子》漫畫膾炙人口, 深入民心, 跨越不同世代, 讀者包括老, 中, 青, 幼, 更有許多是由父親傳到兒子, 再由兒子傳到自己的下一代, 而當中惟有老夫子繼續不老. 從一九六二年在報章上連載, 直至五十多年後的今天, 仍然可以在報攤上找到老夫子的單行本.《老夫子》不但是道地的香港漫畫, 亦早已衝破地域, 除了香港, 台灣, 中國大陸, 東南亞發行《老夫子》漫畫單行本與套裝, 甚至可謂只要有華人的地方, 就可以找到《老夫子》漫畫的蹤影. 老夫子的幽默, 正是作者本身的寫照和靈感. 第一代作者王家禧先生(筆名: 王澤)與生俱來的幽默感, 他筆下所創造耐人尋味的港式詼諧漫畫, 陪伴無數香港人. 在大家心目中『老夫子』這個活靈活現的角色為一眾貧苦小人物發聲. 《老夫子》漫畫喜歡運用四字詞語為題, 常見的有: 「耐人尋味」, 「惡有惡報」, 「自討苦吃」等等, 主要環繞一般人身邊發生的日常瑣事, 內容老少咸宜. 而由於圖畫附加的文字不多, 很多時候全無對白, 只運用肢體語言, 讓人易於閱讀, 成為不少兒童和青少年學習四字詞語的模範. 《老夫子》由四格六格, 黑白彩色, 短中長篇, 漫畫動畫, 真人電影, 超越半個世紀. 『老夫子』角色對於人生起伏處之泰然, 嘲弄別人也自諷自嘲, 無論多苦困的境況之中還保持一貫的價值觀. 六十年代《老夫子》漫畫推出單行本, 創刊號兩日內斷市, 急忙加印. 它也曾經於九十年代初, 在興盛的漫畫業中經歷低潮. 此時, 王家禧先生的長子王澤, 覺得自己有責任將《老夫子》的生命延續下去. 因此, 他積極地創作及推廣老夫子漫畫的出版, 圖像, 卡通, 電影, 商標等知識產權的授權工作, 只希望父親能輕輕鬆鬆作畫, 免受稿期的催趕. 影片記錄從台北工作室, 灣仔書展, 屏東美侖壁畫, 羊城動漫展, 上環畫廊發現老夫子的身影 ; 走訪與老夫子有千絲萬縷的各界人物, 包括: 導演徐克先生, 漫畫家蔡志忠老師, 漫畫家尊子老師等. 同時, 跟隨王澤先生的腳步, 重塑老夫子的點滴, 回憶兒時他看父親的漫畫長大, 談及父親王家禧反對他和幾個弟弟從事漫畫行業. 豈料命運使然, 今時今日, 還是由如假包換的王澤繼承父親的創作, 接手後從通俗漫畫文化走向品牌象徵. 老夫子變成是第二代作者王澤巧思奇想的勾劃, 但血脈裏的幽默感仍然只此一家"--RTHK網頁 |
唱好中國音樂 |
"香港在戰後, 因中國內戰而湧現由五湖四海而來的內地人, 這些人當中, 有的是內地音樂大師, 有的已接受音樂專業訓練 ; 他們承傳了中國30年代中國新音樂西式化的能量, 並帶到來香港, 令香港人有機會聽到高水準的以國語演唱的中國藝術歌曲. 唱中國藝術歌曲的合唱團亦相繼出現, 寫下香港音樂歷史上蓬勃又多彩多姿的一頁. 這一集的'香港故事'中, 八十歲的費明儀是香港最早期演唱中國民族音樂的聲樂家, 60年來一直用心唱好中國音樂. 回想1949年, 她隨中國名導演的父親, 由上海來到香港, 跟隨同樣南遷香港的中國著名音樂家趙梅伯學習聲樂. 費明儀挾著老師趙梅伯的盛名, 有不少演出機會; 不過, 每次音樂會, 她都堅持加入以國語演唱的中國藝術歌曲及民歌, 因為這些是30年代中國音樂的'新文化運動', 以西洋音樂創作藝術歌曲, 是中國人的音樂; 之後在法國深造聲樂後, 她建立自己的音樂事業, 組織及推動合唱團演唱, 使香港觀眾可欣賞及認識更多中國歌曲. 不過在香港推廣中國音樂, 卻困難重重. 近年, 費明儀協助大學研究她經常唱的中國新音樂, 希望透過學校音樂教育, 承傳中國新音樂文化"--RTHK網頁 |
"新樓盤「迷你化」情況加劇, 私人住宅新盤賣百多呎的單位變成新常態, 「豪宅劏房」甚至「納米單位」湧現, 售價三, 四百萬吸引不少上車客. 新盤劏得出神入化, 基層劏房也越來越細. 香港人, 為何越住越細? 對整個社會有甚麼影響?"--TVB Website
|